引言
近期通过给很多持有人修订药品说明书以及开展处方药转换非处方工作,“中食药致诚安全团队”技术人员发现很多持有人的文献检索还停留在“做”的层面。而实际上,随着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的出台,所有的药物警戒工作都应该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从“做”提升至“有质量的做”的层面。那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药物警戒中“文献检索”那点事,希望能够为大家的药物警戒工作提供一点思路。
相关规范规定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2021年版)第三十二条 持有人应当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监测,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收集途径,主动、全面、有效地收集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包括来源于自发报告、上市后相关研究及其他有组织的数据收集项目、学术文献和相关网站等涉及的信息。
《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和报告指导原则》(2018年131号令)1、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 持有人应建立面向医生、药师、患者等的有效信息途径,主动收集临床使用、临床研究、市场项目、学术文献以及持有人相关网站或论坛涉及的不良反应信息。
需要开展的工作
(一)检索关键词的选择
检索关键词的选择对于文献检索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可以使用药品的国际非专利名称、主要成分来进行检索,例如某种药品的主要成分名称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检索词。同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品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和别名组合也可作为检索关键词。这样可以确保在不同的文献来源中都能尽可能全面地检索到与该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信息。
(二)检索数据库的确定
持有人应对广泛使用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国内常用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等。中国知网是国内知名的学术文献数据库,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在药物警戒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不良反应报告。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样为药物警戒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支持。国外文献数据库有 PubMed、Embase、Ovid 等。PubMed 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所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生物医学文献检索系统,收录了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医学文献。Embase 是一个涵盖了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数据库,其文献来源广泛,检索功能强大。Ovid 则提供了多个学科领域的数据库资源,为药物警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检索渠道。
(三)检索频率的设置
持有人应定期对文献进行检索。对于首次上市或首次进口五年内的新药,文献检索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这是因为新药在上市初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频繁的文献检索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不良反应,为药品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其他药品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检索,也可根据品种风险情况确定检索频率。如果某种药品的风险较高,例如针对特殊群体使用的药品、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药品等,可以适当增加检索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事件。
(四)检索时间范围的考量
检索时间范围国家没有明确要求,但适当放宽时间范围可以避免文献发表时间和文献数据库收录时间之间的时间差造成数据检索不全面的情况。比如检索 2022 年 03 月 20 日至 2022 年 04 月 20 日之间的数据时,可以检索 2022 年 02 月 20 日至 2022 年 04 月 20 日之间的数据。然而,这也会增加文件查重的工作量。所以,时间范围的确定要根据持有人的实际情况来定。如果持有人的资源有限,可以适当缩小时间范围,但要确保不会遗漏重要的不良反应信息。如果持有人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可以适当放宽时间范围,以提高检索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