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眼部疾病中,青光眼犹如隐匿的视力杀手,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视力造成严重损害。很多人最初只是偶尔感觉眼睛酸胀、视物模糊,并未太在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视力逐渐下降,视野也变得越来越狭窄,这才惊觉可能患上了青光眼。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中医古籍中,青光眼多被归为 “绿风内障”“青风内障” 等范畴。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的病变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是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都可能导致气血失和,目中玄府闭塞,神水瘀滞,进而引发眼压升高,损害视神经。
从症状表现来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患者往往会出现眼胀欲裂、头痛如劈、视力锐减、眼压急剧升高等症状,这多与肝火上炎、气血逆乱有关。而慢性青光眼则可能表现为眼部隐痛、视物昏蒙、时轻时重,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多为肝肾阴虚、目窍失养所致。
中医在青光眼的治疗上,讲究辨证论治。对于肝火上炎型,常采用清肝泻火的方法,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加减,通过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苦寒之药清泻肝火,配伍泽泻、木通等利水渗湿,使肝火得降,眼压随之下降。肝肾阴虚型,则以滋补肝肾为主,像杞菊地黄丸,用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等滋养肝肾之阴,益精明目,改善眼部的营养供应,缓解症状并控制病情发展。
除了中药内服,中医的外治法在青光眼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睛明、攒竹、丝竹空、阳白等眼周穴位,以及太冲、行间、光明等远端穴位,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降低眼压的功效。按摩也可作为辅助手段,患者自行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如睛明穴、太阳穴等,每次按摩 5 - 10 分钟,每日 2 - 3 次,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与不适。
在日常生活中,青光眼患者的自我调养也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因为情志因素对眼压影响较大。其次,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每隔一段时间应休息片刻,可闭目养神或眺望远方。饮食上,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芹菜、荠菜、冬瓜等具有利水降压作用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青光眼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运用中医的方法进行防治,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眼压,延缓病情发展,保护我们的视力。患者应树立信心,与医生密切配合,遵循中医的治疗原则与养生建议,让眼睛在中医的呵护下重焕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