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为何总 “卷土重来”,背后的真相你必须知道
创始人
2024-12-25 01:07:13
0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抑郁症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幽灵,悄然潜入许多人的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无尽痛苦。

悲观的是,即便经过治疗,抑郁症的复发率依旧50%-80%,这其中有50%的患者会在抑郁症发生2年内复发。

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首次发作后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而治疗后的维持也更加关键。

一、抑郁症治疗的复杂性——根源未除,“病根” 仍在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内分泌紊乱以及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等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病症。

由于病因复杂,涉及多个方面,所以当前的主流治疗手段大多着眼于缓解症状,让患者从极度痛苦的情绪深渊中暂时解脱出来。

例如,抗抑郁药物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中的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但这只是 治标,药物可以在短期内促使神经递质恢复到相对正常的浓度范围,可一旦停药,大脑神经递质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如果处于没有完全修复的状态,失衡状态就非常容易回到病时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复发

在心理治疗方面,虽说有认知行为疗法(CBT这种快速起效的治疗方式但很多患者几十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认知偏差,如 我一无是处”“未来毫无希望等,很难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甚至几年的治疗周期彻底扭转。

一旦遭遇重大挫折,那些以往的消极思维又会死灰复燃,再次将患者拖入抑郁的深渊

二、大脑的“记忆”—— 神经可塑性的双刃剑

大脑具有非常强大的神经可塑性,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上,为我们提供了生理基础但另一方面,这也是抑郁症反复发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抑郁症发病期间,大脑会像被改写程序一样,构建起一系列与抑郁情绪、消极认知相关的神经通路。

长时间沉浸在悲伤、绝望、自责等负面情绪中,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情绪调节的海马体,主管决策、思维调控的前额叶皮质等区域不断强化这些负面记忆的神经连接。

也就是说,哪怕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这些神经通路依然留存,就好像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当外界压力或是相关事件触发类似的情绪感受时,大脑会习惯性地沿着这些已有的 抑郁通道运转,使得抑郁情绪迅速复燃,且来势汹汹。

同时,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基因表达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一些与应激反应、炎症调节相关的基因过度表达,导致大脑对压力更为敏感,身体的炎症反应也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即便病情好转,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模式仍需漫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期间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打破脆弱的平衡,诱发抑郁症复发。

三、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 潜伏的 “催化剂”

状态稳定后的抑郁症患者,如果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有很高的复发风险

例如,长期熬夜打乱人体生物钟,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节律性调节,特别是褪黑素分泌紊乱褪黑素不仅掌管睡眠,还参与情绪调节,其分泌失调会使情绪稳定性大打折扣。

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神经活性物质,我们可以称其为“快乐物质”,能增强大脑抗压能力、改善神经可塑性。一旦放弃运动,大脑失去这层天然防护,面对压力时便更容易不堪一击,增加抑郁症复发的风险。

另外,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就好像一片看不见的 情绪磁场,时刻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工作中的高强度压力、职场竞争带来的焦虑感,或是家庭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亲密关系破裂,都会冲击患者刚刚重建的心理防线。

对于那些具有高情感需求却缺乏有效支持系统的患者,在孤独无助时,抑郁情绪极易乘虚而入,卷土重来。

四、压力应对机制缺失—— 脆弱防线的崩溃

抑郁症患者在经历一次发病后,往往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源。原本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未得到充分强化的情况下,再次面对压力时,就如同即将决堤的大坝,轻易就被汹涌的洪流冲破。

当遭遇挫折,如失业、失恋、亲友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他们习惯性地陷入消极情绪的漩涡,内心的无助感、绝望感迅速蔓延。可以说,抑郁症不是脆弱,但是却和脆弱有着很大的关系。

由于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不能及时化解负面情绪,只能任由其在心中不断发酵,最终导致抑郁症复发。而且,复发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自信心与应对能力,很容易陷入 复发 - 更难应对 - 再次复发的恶性循环。

五、遗传易感性—— 命运的 “枷锁” 难挣脱

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反复发作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研究表明,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其他成员患抑郁症及复发的风险显著增加。遗传基因就像是预先写好的一段 抑郁脚本,使携带者的大脑神经生物学系统从出生起就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对压力、环境刺激更为敏感。

所以,关于抑郁症,无论是患者本人、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应采取更为全面、长期的应对策略。

对于患者而言,坚持规范治疗、持续心理成长、拥抱健康生活方式;对于社会来说,营造包容理解的环境、提供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唯有各方携手共进,才能为抑郁症患者撑起一片不再被阴霾笼罩的蓝天,降低那令人揪心的复发率,让他们真正重回阳光灿烂的生活。

在这场与抑郁症的持久战中,了解是第一步,行动是关键。每多一份对抑郁症复发机制的洞察,就多一分战胜它的希望,愿所有受抑郁症困扰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彼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要错把肠癌当消化不好,身体出...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科普 | 结直肠息肉到底是什么... 科普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升,肠镜逐渐成为人们常规的体检项目,不少人在肠镜检查时发现了息肉。那么息肉...
西安甲康甲状腺研究院:发现有甲... 人体的内分泌器官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就属甲状腺了。甲状腺对机体的代谢和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果患...
台媒:台北地检署抗告成功,柯文... 【环球网报道】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涉台北京华城案和政治献金案遭羁押近4个月,12月27日,柯文哲以...
流感后头晕,出现“新毒株”?回...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支原体病毒、合胞病毒等仍居高位,同时流...
包皮整形术:让你重拾自信与健康... 包皮整形术究竟是什么?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包皮整形术,这是泌尿外科和男科学...
你知道吗?女性常忽视的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增厚,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个问题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有这么多的女性朋友都不知道这...
男性晨起后,别做这4件事,比喝... 老刘见多了因为生活习惯不注意而损害健康的案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男性朋友们早晨起床之后有哪四件事情最...
高胆固醇患者不能吃腊肉?医生告...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原创 自... 导读:自带“青霉素”的4种菜,建议大家:天冷要常吃,增强免疫少生病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
肺鳞癌局部转移后还能进行手术吗... 肺鳞癌,作为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往往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当肺鳞...
原创 它... 标题:它才是真正的“五谷之王”,调节血糖、助睡眠,这种做法最养人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
儿童扁桃体肥大,该不该割?看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扁桃体肥大是父母们常常面临的医学问题。这一现象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构成威胁,更可能影...
原创 夫...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然而,在...
糖尿病早餐就吃它,有营养含糖少... 一天3顿饭,缺一顿都不行,但有一顿饭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吃的,不但要吃,而且...
原创 他... “意志在于磨练,成功在于坚持。”——《佛系少女》 在当今社会,减肥一直是人们口中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对...
高血压患者夜晚有3大表现,高度...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河南省宫内疾病与生育力保护研讨... 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郭晨欣 12月28日,由河南省医学装备学会主办的河南省宫内疾病与生育力保护研讨...
柿子是胃病“加速器”?提醒:这...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
日本流感患者激增,东京等地陷入... 日本媒体当地时间12月27日报道,日本近期流感患者激增,首都东京等36个一级行政区相关指标超过警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