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吃魚,但魚也有三六九等。沿海地區的人吃慣了海魚,對內陸淡水魚就接受不能,內陸人喜歡淡水魚濃油赤醬的烹飪,到了海邊反而不愛吃簡單白灼或清蒸的海水魚,認為有一股腥味。
但中國人懂魚吃魚,有一些魚名氣大,深得吃貨們的歡心,甚至捕撈到近乎滅絕,只能依靠人工養殖來繁育,價格也是一等一的貴,比如說長江刀魚,比如說野生黃魚。還有一些魚,名氣太小,小到在大部分地區都不值錢,擺在菜市場也很難有人叫出它的名字,但這魚到了日本,卻搖身一變成了需要預定的高檔貨,這魚便是鯒魚。
鯒魚是一種什麼樣的魚呢?從外形上來看,鯒魚渾身呈棕褐色,乍一眼看覺得它樣貌醜陋,如果藏在水底,那肯定會和水底褐色的土壤隱藏在一起,讓人難以辨認出來。囙此,鯒魚的名氣格外小,是一種十分低調,沒什麼人聽過的魚類。不過,也因為它腦袋大,尾巴小,看著像清朝時期男人們留的辮子頭,於是有"老頭辮子魚"的叫法。
在國內的菜市場裏,鯒魚的身影算是比較罕見的,因為大家不認識,於是很難賣出價錢。即使售賣了,價格也不貴,大多是幾塊錢一斤,吃的人也不多。在我國的潮汕地區,那裡的人們愛吃好吃會吃,在面對鯒魚的時候才能找出烹飪的訣竅。而潮汕人烹飪鯒魚的秘訣就在於他們一定會放入菜脯。
菜脯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它其實就是蘿蔔乾。每年冬天,潮汕人便會將白蘿蔔切條,加入大量食鹽醃制,醃制好的蘿蔔條在放到太陽下,接受風吹日曬,最後形成有點像鹹菜一樣的菜脯。
由於菜脯味道鹹香濃郁,口感爽脆,既可以拿來當開胃小菜,又可以和雞蛋一同炒制,做出來的菜肴幾乎不用放鹽,十分美味。又有一比特潮汕當地的吃貨,無意間將菜脯和鯒魚搭配一起燜煮,味道絕佳,於是這道菜脯燜鯒魚的做法便成了潮汕地區的一道經典菜肴,而且烹飪極為簡單。
現將鯒魚清理乾淨,去掉內臟後,直接將魚放入油鍋中煎到兩面金黃,再撈出來備用。另起一隻油鍋,在鍋內加入葱薑蒜熗出香味,再放入菜脯一同炒到香味四溢,將金黃的鯒魚放入鍋中,加入料酒、少量鹽、少量生抽和少量的清水,蓋上鍋蓋燜煮十分鐘左右,又香又嫩的菜脯燜鯒魚就做好了。
鯒魚沒有很强的海魚味,土腥味稍重一點,所以不推薦清蒸。它也不太適合烤,因為肉會比較幹,口感不好。拿來紅燒是最好吃的,魚身兩邊的肉都沒有小刺,吃起來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