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城市生活的家庭,日常三餐開銷還是要有一個數,對於許多80後獨生子女來說,持家過日子都是在結婚後生了娃開始學會了計畫。以前十指不沾陽春水也不會下廚,老伴的主食以北方麵食為主,大多是在量販店買現成的,或者外面賣東北大餅的店買主食,後來自己琢磨著慢慢學會了蒸饅頭包子烙餅,就再也沒買過外面的麵食了。
在農村的人以前聽羡慕城裡人的,都會有個錯覺覺得一線都市確實很不錯,這一點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身邊許多朋友其實都更羡慕在農村的,說實在話,現在農村生活自給自足,開銷少,過得一點也不必城裡人的差。
作為一個上班族的80後,除了要每日朝九晚五奔波於組織與家庭之間,還要每天給家人做飯。一家三口的日子說複雜也不複雜,說簡單也可以很簡單,日子怎麼過,每天怎麼計畫安排伙食都要有個數。
孩子放暑假,除了培訓班,其餘時間都是自己在家玩,這一點還是不用操心的,剩下的就是鼓勵她經常做做家務,給點小補貼和獎勵作為零用錢,培養孩子愛勞動,有付出才有收穫的認知。下了班之後還是要回家給他們準備晚飯,因為只有晚飯才有時間一家人齊齊整整坐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天。
大家都說一線城市生活挺不容易的,分享一下我家的晚餐,3菜1湯,花了大概100塊,吃著舒心多了,比在外面吃飯强,你又怎麼看待呢?
首先是熱湯,食材是海帶和玉米,買了脛骨部分,骨頭價格還不算特別貴,買了38元。我買的黑毛土猪的猪肉,比普通猪肉稍微貴一點,廣東人講究煲湯食材要儘量有保證,貴是貴了點,但求家人吃得安全放心。
夏天的餐桌上,海帶湯和冬瓜湯特別受歡迎。海帶還有許多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以及補充碘元素,玉米下火清熱,猪脛骨煲湯需要提前汆湯過一遍水。這鍋湯按照成本來算大概花了45塊。
本地絲瓜倒是一點也不貴,2-3塊錢一斤,買了2根絲瓜,魷魚富含高蛋白,是孩子最喜歡吃的,3個冰凍的魷魚花了25塊,在賣海魚的潮汕檔口買的,老闆還把魷魚弄乾淨,切成段,回來要用熱水汆湯一下,放點薑絲料酒清炒,非常好吃,味道鮮甜。
紅莧菜也是本地蔬菜,早上去菜市場買一把不過2塊錢,我非常喜歡吃紅莧菜,因為它含鐵元素豐富,女性朋友們可以多吃,蒜蓉清炒出來的莧菜汁兒也是紫紅色的。
市場燒臘店買的半只白切雞,一般白切雞在熟食店大概18-25元半只,白切雞都不大,一般一家三口買上半只就足够了,還配有葱薑末,外面買回來的熟食最好蒸熱一下,把葱薑末鋪在最上面,這樣更入味,孩子最喜歡用這細細的薑末汁兒拌飯吃,雞肉口感不柴,雞皮爽脆,是經典的粵菜之一。
3菜1湯,因為煲湯的緣故,所以晚餐算下來的成本大概花了100塊,如果在外面餐館吃,可能不止這個價格。普通家常菜,看重的是氛圍,以及家人的口味,希望大家即使再忙也要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一日三餐!
生活不易,吃點好的很有必要!
與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細枝末節,認真生活,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