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惨无数中产的白人饭,终于骗不下去了
创始人
2025-03-04 20:02:24
0

三片蔫巴的生菜、一片薄如蝉翼的鸡胸肉、两颗离家出走的圣女果,外加几粒被开除出 “主食籍”的糙米。

这份 “光合作用套餐”,猫吃了都干呕,打工人却一边含泪扫码付款,“50 块!” 一边咬牙切齿地吃掉。

没事!健康投资嘛!最近两年,网络上突然掀起了一股以轻食为代表的健康餐风潮。因为大多是西式简餐,又被称为“白人饭”。

在西式轻食风潮里,吃草等于自律,啃冷肉也是时髦。哪怕胃在抗议,也要云淡风轻地发朋友圈:“今日份白人饭打卡”。

起初,人们觉得“白人饭”不但有利于健康减肥,还有满满的高级感。

直到某天,一位打工勇士在饿昏前发出灵魂呐喊:“我花五十块吃草?我家仓鼠的伙食费都没这么高!”

原来“白人饭”的真谛是:又生、又冷、又少、又贵?

苦 “白人饭”久矣的中国胃们,揭竿而起。我们中国胃,就该吃“黄人饭”!麻辣烫换成清汤的不也一样很健康?东北大拌菜和蘸酱菜难道不比沙拉好吃吗?

显然并非只有西式轻食才是健康饮食。从此,“黄人饭” 带着蒸笼的热气、蘸酱的咸香,和打工人的尊严,杀回了餐桌。

一口也吃不下去了

可能是春节期间大鱼大肉没少吃,返城打工人群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减肥的气息。于是午餐仿佛成了 “修仙”。

胡萝卜条、黄瓜片、水煮蛋,标准的 “冷食三件套”。怎么说呢,兔子吃得都比这好。

难道,高端的白人饭,往往连最简单的烹饪都不需要?!

一片面包,一片生菜,一片培根,某些女生当做早饭都吃不饱。却能成为一个一米八壮汉的午餐。

如果说以上只是普通“白人饭”,那么再来看看高端的“白人饭”,其价格往往也更加高昂。

尤其是牛油果、奇亚籽、藻蓝粉、酸奶碗等等食物,除了其本身的食物属性外,都覆盖着一层神秘的滤镜。

即便享用着如此高端的食材,人们还是会一边用叉子扒拉菜叶子,一边感叹:真的值吗?

只要吃上一个月“白人饭”,当代都市打工人的状态,都堪称一部 “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有网友啃了一个月菜叶子后,会在工位上突然起立,只因闻到了隔壁工位飘来的阵阵麻辣烫香气。

有人把沙拉当“赎罪券”,吃完立刻奖励自己两杯奶茶,成功实现 “热量守恒”。

还有的人,确实瘦了,可话却越来越少了:生啃黄瓜的,气压一天低过一天;断了碳水的,从前爱笑,如今天天冷着脸敲键盘。

沉默、易怒、焦躁,无一不是长期食用“白人饭”的副作用。

终于,不少人从追求高端“白人饭”,到对其祛魅,再到猛烈吐槽——咱们中国胃真的享用不了这些啊。

“白人饭”的苦,留子最懂

其实对于吃“白人饭”的苦,没有人比留学生更懂。

很多留学生的吐槽可以达到发表论文的程度。

人类艰难地进化到食物链顶端,有的拼命学习成为留学生,最后竟然是为了吃这些!

这位小姐姐的一餐,让网友们以为她在吃盆栽。

而这位小哥哥的这顿饭啊,别人说两个段子都比你这荤。

当然,荤的也不是没有。就怕你不敢吃啊。来让英国留学生上证据:

著名的英国大餐“仰望星空”,其实是一盆死鱼眼瞪着你。

这还不算完。伦敦一家豪华餐厅,2023年还进化出一款“鸡头版仰望星空”——“大公鸡派”鸡肉料理,这到底是谁吃谁啊?

苏格兰还有一种美食,用羊肠包着一堆羊杂碎。据说当年小布什去访问都吓得连连摆手。

别看这些食物恶心,那可是留学生们要下馆子才能吃到的西式大餐。平均花费怎么也要50欧。

而在美国,以纽约为例,周末想去下馆子吃点好的,四个人去吃四菜一汤人均三四十刀。那叫外卖呢,起送就15刀,还有固定小费三刀,送费2刀,税费1刀,轻轻松松一顿饭上20刀。

所以,大部分白人吃的白人饭,并没有那么奢侈,尤其是午饭,就俩字“糊弄”。

有留学生在欧洲坐火车,正想着中午吃点啥呢。

就瞧见一个外国阿姨从包里掏出一袋生菜,往里面夹上火腿,再挤上些芥末酱,这就当作午饭了。这操作,直接把热爱在火车上吃泡面的中国人给看呆了。这也太敷衍了,吃起来没滋没味不说,准备过程还这么潦草,真是让人开了眼!

留学几年下来,“留子”们就能发现,老外吃午饭有多简单:

超市买一包四季豆,直接微波炉加热,不加任何佐料就开吃;一边上课,一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番茄就当午饭了……

这样的“糊弄学”,也体现在给小孩子准备午饭上。

奥利奥+薯条+棒棒糖+各种零食——这种都是膨化食品的便当盒是认真的吗?心疼这个便当盒的小主人。

卷了花生酱的面包饼+两包零食。

零食、零食、全是零食。

而最惨的孩子,午餐只有两片面包而已。

这是“白人饭”宇宙的宗旨,有啥吃啥。对他们来说:吃,不是为了享受美食,而是延续生命。

看看是谁真香了?

如果说“白人饭”是为了生存,那咱们“黄人饭”才是为了生活。

苦“白人饭”久矣的打工人,慢慢发现大中华美食完全可以做到健康减脂,最关键的是——好吃,符合咱们的中国胃。甭管吃多久,至少不会让咱们这的“中国胃”产生厌世情绪。

经常吃贝果的朋友们,会恍然发现馒头是更适合中国宝宝的贝果。而且馒头可以夹万物。

麻辣烫,少放点肉和粉条,多放绿叶蔬菜,不加麻酱蘸料,淋上一点酱油、香醋和香油。这就是营养均衡又热乎的新中式沙拉。

而广东的白切鸡,去掉热量高的鸡皮,是天然的减脂增肌餐。

东北的大饭包,白米饭换糙米,再加土豆、茄子、鸡蛋酱、花生碎,吃了不长胖,保准把你香迷糊。再配上点东北沙拉——轻奢版蘸酱菜,那叫一个绝。

事实上,有些“白人饭”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低热量。

老外们为了补足寡淡食物的口味,一般都猛烈地浇上各种酱料。这一餐到底是什么口味,基本由放的什么酱决定。

而他们的那些酱料:花生酱、沙拉酱,热量奇高。

同样是400多大卡的午餐,口水鸡+蒸南瓜+糙米饭的热量,甚至低于鸡胸肉、牛油果、芒果加沙拉酱的热量。

沙县小吃里一份鸭腿饭只有500大卡,热量甚至低于知名某健康餐的泰式黄咖喱鲷鱼虾仁饭。

一份由“生菜、小扁豆、圣女果、四季豆”组合的70元沙拉,就比在街边的山西刀削面更高级、更健康吗?也不见得。

所以只要将中餐里的精致碳水调整为粗粮,用白肉代替部分红肉,控制油、盐、酱料的使用,一切中餐皆可减脂。”

尤其咱们中国美食的制作方法,除了煎、炒、烹、炸之外,还有一个很常见的做法,清蒸!

蒸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保留色香味的同时,又可以少油少脂,可以说完胜西式轻食。

而且蒸菜的另一大优势是,制作简单,可以自己DIY,且翻车概率很低。

想想东北菜里的茄子拌土豆,无需刀工,甚至不用考虑火候,只要蒸熟了,拌点大酱,就是常吃常香的一道东北菜。

蒸菜尤其适合一个人居住的年轻人,操作便捷,且种类多。“烧点水,架个碗,一掀锅就是三菜一汤。”

会用蒸箱的朋友,甚至一锅可以出八个菜。宠爱自己,就给自己来一桌满汉全席。

蒸菜的种类虽多,但是分量不大。就相当于自动定量,狠狠吃一顿,也不会太饱。

蒸菜还没有炝锅的步骤,一下子少了油脂的摄入,而且还保留了食物原有的味道。

最重要的是,蒸菜是热乎的,走到哪都要喝热水的中国人,自然懂得这”热乎”的重要性。

和生冷的沙拉相比,蒸菜暖胃更暖心啊!

全世界都爱鸡蛋羹

你以为白人都喜欢“白人饭”吗?“当他看到咱们中餐时,眼睛也直!”很多“留子”如是说。

在海外工作的华人网友表示,自己只是把一份普通的午饭带到公司加热,都会引起外国同事的围观、震惊以及流口水。

当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说,外国人都喜欢中餐。

毕竟大家文化不同,口味偏好也有很大差别。

就像很多西方人,只吃纯肉,猪蹄、鸡爪、动物内脏等他们是从来不碰的。

还有咱们中国人爱死了的皮蛋,在外国也是榜上有名的黑暗料理。

但是最近,一道在外国中餐厅里鲜少供应、但在中国家家都会做的菜肴,尤其受到外国网友的追捧。

尤其自从“TikTok难民”来到小红书后,这一道中国人从小吃到大的家常菜——蒸鸡蛋羹,正在成为“歪果仁”的中餐首秀。

起因是,一位美国网友很想还原自己当年在中国吃过的鸡蛋羹,开始全网寻找菜谱。

恰好,他在社交平台上遇到了慷慨分享蒸蛋独家秘方的中国网友。

两人相隔着14个小时的时差,而且还有语言障碍:一个一点儿中文不会,另一个只会一点点英文。但这并不影响两人互相交流烹饪技巧。大概美食是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吧。

一个小小的鸡蛋羹,就能让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相知、相识,结下友谊。

这引发了无数外国人的跟风:“全世界都在做鸡蛋羹”话题在某社交平台已经有数万人参与讨论。

外国年轻人动手做汤羹,大叔们也不例外。

有网友一天到晚反复做反复吃。

还有外国宝宝吃上了这道中国的传统辅食。

当然中国网友也乐此不疲地分享蒸蛋的不同做法。

简单的鸡蛋羹,都能吃出花样。不得不说,咱们中国人确实会吃,对吃真是很有研究啊。

这就不得不提,咱们的四大名著《红楼梦》,在《红楼梦》里光是做一个茄鲞(xiǎng),须“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足见中国人对饮食的讲究。

被《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评价为“最懂中餐的西方人”——英国美食作家扶霞,就说过中国人和西方人对饮食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在饮食中是可以找到人生乐趣的。

而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中国人能感受到食物丰富的口感。而一般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所说的“口感”。

中国的食物有软糯、爽滑、嚼劲等等不同口感。但外国人只能吃出食物的甜、咸等味道,而对口感无感。

她觉得西方人在这一点上是不如中国人。这就像,中国人能天生敏感地分辨声调、调号,但是外国人说中文很多都是一个语调。

这位美食作家也很羡慕,很多普通的中国人都有一手好厨艺:他们不一定是大厨,可能就是家里的爷爷奶奶,阿公阿婆,但他们会做豆腐乳,会做泡菜,会做腊肉和香肠……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成就了中国味道。

现在的年轻人,大可不必迷信西方简餐,多跟自己的父母、外婆、奶奶学做菜,要是中国老百姓失去了传统厨艺,就太遗憾了。

人类拥有味觉,而中国人还拥有更丰富的口感。也许这一天赋和馈赠不该被辜负。一顿令人心满意足的饭菜,填满的不只是辘辘饥肠,更能在疲惫的生活里,给人的精神以温柔的安抚与滋养。

认真对待每一餐,怀揣着对生活最质朴的向往——

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飚

视频号:视觉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煮... 早上起来想煮个鸡蛋当早餐,结果水一开,那蛋壳 “啪” 地就裂了道缝,蛋白顺着缝往外冒,煮出来的鸡蛋坑...
原创 假... 标题:假设世界上只剩这6种甜品,我选择泡芙,你会选择什么呢? 在这个美食的海洋中,甜品无疑是那抹最...
原创 煮... 那天周末在家大扫除,翻出压在橱柜最底层的旧电饭煲,是刚结婚时买的那款。看着锅胆里一圈圈泛黄的焦痕,突...
原创 中... 标题:中国好吃的4个桃子品种,最后一种桃子的名字特别“奇葩” 在中国的美食世界里,桃子以其独特的风...
龙眼和荔枝千年前就是一家子 如... 进入8月,荔枝过季了,没吃够怎么办?它的兄弟龙眼来了!但你敢信?苏轼早在近千年之前,就知道龙眼、荔枝...
问道 | 酱酒真的越老越好吗? “陈酒新开香满座”,古人对老酒的偏爱早有诗句佐证。可若细品这杯中乾坤,便知道“酒是陈的香”并非铁律。...
浙江宁波寻味,原来是一座美食天... 浙江宁波,真的是一座美食天堂!这次来宁波打卡了超多美食,赶紧来给大家出一份攻略,让你们也能轻松吃遍宁...
原创 鳕... 最近我痴迷研究各种食材,尤其是鳕鱼,这被誉为“餐桌上的营养师”的深海美味,无论是清蒸、香煎还是炖汤,...
原创 为... 标题:为啥卤水香,但是卤出的食物却不香? 在探讨美食的奥秘时,我们常常被一道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问...
保山稀豆粉:豌豆糊配油条,云南... 保山稀豆粉是云南保山极具特色的早餐,以细腻顺滑的豌豆糊搭配酥脆油条为经典组合,被当地人亲切称为早餐里...
产值超1200亿、90%的湘菜...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当你还在埋头研究...
原创 赵... “不会开了,因为我被前合伙人起诉了,甜品店也亏了很多钱。”8月4日,赵露思在直播中亲口承认,自己开的...
这十件事千万别再做了!看似“养... 随着健康理念的传播,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了。关于如何养生,有很多流传甚广的说法,这些说法你要真的跟着...
【早安,海棠】这10个“养生”... 早安,海棠! 今天是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农历闰六月十三) 海棠天气如何? 又有哪些健康小知识...
“羊都不吃”的羽衣甘蓝爆火:当... 羽衣甘蓝正带着“健康”的铭牌成为食品市场新贵。 两年前批发价0.8元/斤无人问津,如今3.5元/斤还...
原创 煮... 那天早上起晚了,急急忙忙想煮碗面条垫肚子。手忙脚乱烧开水,抓了把挂面往里一扔,转身去切葱花的功夫,锅...
晨光中的美食江湖 兰州早市成为... 今天是2025年8月6日,星期三。今天白天到夜间,多云,21~32℃。今天本地、外地9座(不含)以下...
黔东南酸汤:红酸汤白酸汤大乱斗... 黔东南酸汤是贵州饮食文化的璀璨明珠,红酸汤与白酸汤更是其中的两大 “主角”。红酸汤以鲜红诱人的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