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已上市的国内茶饮公司已有4家。
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都是商场常驻品牌。
沪上阿姨是在港交所上市的第5家饮品公司。
5月8日,香港交易所的铜锣声敲响。
沪上阿姨(股票代码:6050.HK)正式挂牌上市。
开盘股价暴涨68%,市值直逼200亿港元。
敲钟台上,创始人单卫钧和周蓉蓉,这对75后夫妻相视一笑。
十年前从上海弄堂里诞生的奶茶小摊,如今成为北方最大的中端现制茶饮品牌。
这个带着"沪上"名号的品牌,真正的出名之地却在山东。
2011年,单卫钧和周蓉蓉,都是安利(中国)的高级销售经理。
当时,两人已年薪百万,生活优渥。
在山东工作多年后,他们卖掉房产,举家迁往上海。
这个冲动的决定,在朋友眼中简直是中年叛逆。
"当时所有人都说我们疯了。"周蓉蓉回忆道。
“疯狂”的夫妇俩也只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在上海找机会,重新创业。
2013年春天,机会终于来了。
在上海人民广场附近的一条弄堂里,他们遇见了一位卖奶茶的阿姨。
这位阿姨的独创配方,就是把上海人爱吃的血糯米,加到奶茶里。
简单的配方,但是排队购买的人群,却挤满了整个弄堂。
"那一瞬间,我们看到了商机。"单卫钧说。
三个月后,他们辞去高薪工作,开始了创业之路。
在同一个街区租下25平米的店面,还把那位弄堂阿姨请到店里。
店名也叫"沪上阿姨",寓意为向那位有创意的阿姨致敬。
第一家奶茶店,开业首月,就创下30万元营业额。
但很快,单卫钧夫妻俩发现上海市场的水太深。
"租金高得吓人,竞争又激烈。"
单卫钧算了一笔账,"在山东开三家店的成本,在上海只能开一家。"
2014年,他们做出关键决策,挥师北上,主攻山东市场。
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神来之笔。
当时的新茶饮市场,呈现"南强北弱"格局。
喜茶、奈雪在南方抢夺市场,北方市场却是一片蓝海。
沪上阿姨的主打产品,热饮血糯米奶茶,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格外受欢迎。
"我们就像茶饮界的北伐军。"周蓉蓉笑着说。
到2018年,仅山东省就开了500多家门店,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沪上阿姨的创立,是单卫钧和周蓉蓉对茶饮市场的敏感。
但是这个品牌能在持续发展,离不开夫妻俩在产品上的不断革新。
创业初期,他们将血糯米、红豆、青稞、燕麦等五谷杂粮融入奶茶,开创“现煮五谷茶”品类。
这种“奶茶+粗粮”的组合,既符合上海人嗜甜又怕胖的饮食习惯,也暗合了中国的养生文化。
2019年,他们又推出鲜果茶系列。
用草莓、芒果、葡萄等水果打造“清爽版”产品,成功打入南方市场。
老顾客评价,“沪上阿姨的奶茶,喝完像吃了一顿养生餐。”
在各茶饮店都在一线城市卷价格时,沪上阿姨却退向三线及以下城市。
他们推出“轻享版”子品牌“茶瀑布”,主打2-12元的平价奶茶。
用“多料+低价”的策略,抢占小镇青年的心。
截至2024年底,沪上阿姨50.3%店铺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山东门店更是突破1000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之王”。
在北方中端茶饮市场,它的份额达到惊人的37%。
2020年,沪上阿姨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是嘉御资本。
这家机构曾投出喜姐炸串、锅圈食汇等消费品牌。
此后三年,沪上阿姨又接连完成B轮、C轮融资,估值也水涨船高。
招股书显示,上市前,单卫钧夫妇三家持股平台控制公司80.64%的投票权,身家超130亿港元。
从外企高管到奶茶富豪,单卫钧夫妻俩用12年完成了阶层跃迁。
沪上阿姨的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当前茶饮市场正面临新的挑战。
价格内卷加剧,蜜雪冰城以4元柠檬水横扫下沉市场。
喜茶、奈雪降价抢客,中端市场面临着多面夹击。
各品牌都面临单店盈利下滑的趋势,沪上阿姨也不例外。
2024年,沪上阿姨单店日均销售额从4300元降至3800元,加盟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0糖0卡”概念日益深入人心,新消费习惯和健康饮食的风潮下,高糖奶茶面临转型压力。
对此,沪上阿姨也做出积极应对。
他们推出"茶瀑布"子品牌,价格下探至5-10元区间;
研发出零卡糖、植物基新品;加速供应链数字化,降低运营成本。
虽然市场竞争激烈,发展前景不被看好,但仔细观察,或许里面藏着新的机会。
沪上阿姨已将目光投向东南亚,2024年在马来西亚连开数店。
他们计划未来三年进军北美。
在马来西亚,沪上阿姨的杨枝甘露,售价约合人民币15元,是当地的“轻奢饮品”。
单卫钧曾说:“我们要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2025年,奶茶店集体卷向烘焙领域。沪上阿姨在旗舰店也推出了烘焙实验室。
消费者还可以DIY欧包,搭配奶茶组成高颜值套餐。
这种“饮品+食品”的组合,既能提升客单价,又能增强用户粘性。
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奶茶店不再是卖饮料的地方,而是年轻人的第三空间。”
沪上阿姨99.7%的门店为加盟店,单卫钧夫妇的直销经验派上了用场,他坚持与加盟商共担风险。
他们推出零加盟费政策,并为他们提供供应链、运营、营销等全方位支持。
一位山东加盟商说,“跟着沪上阿姨,心里踏实。”
尽管行业都在追求“万店规模”,但单卫钧却强调稳健扩张。
他们用十年时间完善供应链,在山东、安徽自建仓储中心,确保奶茶的品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