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来到江苏泰兴,如果要点一样久负盛名的地方小吃,则非黄桥烧饼莫属。
历史上,泰兴是革命老区,85年前老百姓赶制黄桥烧饼送往前线,支援新四军打赢了著名的黄桥战役;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黄桥烧饼迭代升级,正在研发营养丰富、便于携带的“未来烧饼”。
不止黄桥烧饼,泰兴依托传统食品产业基础,瞄准高附加值生物发酵和高端食品方向深耕挖潜,一座百亿级的“未来食品城”正在蓄势崛起。
泰兴市东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操控生物发酵控制系统。人民网 王丹丹摄
一个“未来食品梦”
只闻其名不知其味,这是黄桥烧饼在国内大市场里的尴尬现实。
“黄桥烧饼的故事全国有名,但是想尝黄桥烧饼最好是在实体店现买,也只能短期保存。”在黄桥烧饼协会会长何健看来,“目前的烧饼制作工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发展,黄桥烧饼要想更进一步走出去,就要解决未来食品生物合成、加工、智造等技术问题。”
据了解,传统的黄桥烧饼是第一代产品,只有现烤才能品尝出其应有的风味;上世纪50年代起,当地推出的“小烧饼”“脆烧饼”是第二代产品,也存在保质期较短等缺憾。
面向未来,黄桥烧饼该怎样更好地走出去,这便是第三代烧饼的使命。
为实现“未来烧饼”的梦想,2023年10月,黄桥烧饼协会联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相关企业和专家共同成立江苏黄桥烧饼研究院有限公司。去年7月,黄桥烧饼研究院成立未来食品产研中心,链接高校资源和18家烘焙产业链上的企业,正式启动第三代烧饼的研发。
“第三代烧饼将融入本地产的猴头菇、银杏仁等食材,增加营养保健功能。”何健透露,目前国内黄桥烧饼店实体店近1000家,年销售总额突破8亿元。今年底,当地将举办每五年一次的黄桥烧饼节,届时会发布第三代烧饼。
怀揣着对未来食品梦想的,还有本土企业泰兴市东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圣生物”)。
走进该公司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发酵车间内,10台14米高130吨的发酵罐排列整齐,车间控制中心内只需一两位工作人员操控,即可实现发酵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其产品广泛应用在肉类制品、乳制品、面点烘焙等食品中。
“别小看TG酶,它是一种绿色健康的生物发酵酶制剂,通过特定菌种选育,经生物发酵提取而来,能有效改善食品的质构和口感。”东圣生物总经理王浩说,目前公司已经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全球第一,2024年营业收入超6亿元,每年保持营收的10%左右投入研发。
如今,东圣生物北侧新上了占地60亩的三期项目,将聚焦生物合成技术,预计今年10月建成,明年投产。
江苏源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仿生消化反应器前观察进样结果。人民网 王丹丹摄
一座“未来食品城”
从泰兴市区出发,沿334省道向东直行20公里,就来到了位于黄桥经济开发区的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自2021年6月揭牌以来,园区内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特医食品研究所等关键平台相继运营。
在江苏源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源桥生物”),工作人员周宇驰与团队正在仿生消化反应器前观察,以检测此次实验的松花粉能否发挥出优化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这是刚接单的项目,主要通过我们的主打产品仿生消化反应器等实验器材,帮客户测试和优化产品性能。”周宇驰说。
作为当地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孵化的首个科创项目,源桥生物起初只是高校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课题,去年7月成功落地。
“园区搭建平台,链接院士专家,引进一批科创项目,实现就近转化落地,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以‘城’为图景,打造产业生态圈,实现园区产业向生物发酵、营养健康等新兴产业的转型。”黄桥经开区管委会专业型副主任张同介绍,目前园区已聘请4位院士在内的一批专家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产业发展顾问,在洽谈的孵化项目20余个。
除了链接行业信息源、顶端人才链,当地还基于产业家底,按图索骥组织专题招商,开展“行业头部企业进黄桥”系列活动,与美赞臣(中国)、光明乳业、娃哈哈等企业达成合作意愿,华熙生物华东未来食品生产基地、华恒生物合成运动修复剂原料生产等重大项目已相继签约。
在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现场,去年底刚改造完成的一期厂房正在试生产。这家来自深圳的微生物发酵企业,是园区新引进的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预计发酵产线达产达效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近年来,泰兴市立足品质粮食、动物蛋白、预制菜果饮、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等四大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123”特色产业攀升行动,推动新型食品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泰兴市新型食品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舌尖上的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