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博物志丨半个多世纪前的川菜老菜谱:麻辣鲜香背后是尘封的舌尖记忆
创始人
2025-05-25 07:23:02
0

编者按:

半个多世纪前的结婚证、一枚珍贵的旧徽章、泛黄的老车票、“电匣子”收音机、斑驳的粮票、老式缝纫机……这些颇具年代感的物品,见证并记录着一个时代。大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小到家庭生活、个人命运,反映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治愈心灵的暖心故事。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上游新闻、小红书联动推出《民间博物志》系列报道,寻找个人、家庭收藏的“老物件”,讲述背后承载的时光记忆。

第二期,来看一本本泛黄老菜谱背后尘封的舌尖记忆。

鱼香肉丝的“俏头”何止木耳丝和玉兰片丝,还有豌豆尖;

如今汤红油亮的毛血旺,清汤才是它最初始的“容颜”;

当下正火的“水火锅”其实只是华丽转身后,回到它曾经的模样……

看到这样的重庆美食,你是不是有一种大跌眼镜的感觉?此时,坐在记者对面的司马青衫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翻开了身前那一摞早已泛黄的老菜谱。

这是他过去10年间从全国各处搜集来的“宝贝”。作为一名资深川菜历史文化研究者,在司马青衫看来,这些老菜谱就好似一把把“金钥匙”,它们打开的是那些已经尘封多时的舌尖记忆。

这是我们口味变化的“来时路”

司马青衫原名周密,是重庆文旅协会副会长、重庆美食评论学会会长。“更早的时候,我喜欢研究地方历史文化,也出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司马青衫说,但做得越多就越感觉,在川渝地区美食还真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

“既然是研究,那就必须要有资料来支撑。”司马青衫回忆,比如自己想搞清楚川菜的招牌菜回锅肉的起源。“我一方面去吃了差不多60家川渝两地餐馆的回锅肉,同时也很想从文字记载中找到一些脉络。结果,在网上搜了一大圈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有来源明晰、靠谱的资料。”

司马青衫收藏的菜谱

怎么办?去翻翻老菜谱的想法就从司马青衫的脑海里冒了出来。

“半个多世纪,甚至是80多年前的回锅肉、鱼香肉丝的炒法,肯定和今天是不一样的。”在司马青衫看来,老菜谱上的记录无疑就很重要。“并且要知道的是,在整个社会文化层次都普遍偏低的年代,能出菜谱的大多是文化学者、有影响力的名厨等等。这样一来,他们的记录往往都是具有时代性的。”

司马青衫说,这对某道菜是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无疑显得格外重要。“把它们串起来,其实就是我们一辈又一辈人口味变化的‘来时路’。”

“白纸黑字”和民间流传大有不同

想到了就干。大约2015年前后,围绕川菜和重庆美食研究,司马青衫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各种老菜谱。

和普通的喜欢收藏不同,司马青衫是要研究哪道菜了,就去找它对应所在的菜谱。“如果真是我需要的,我就会不惜重金去买过来,认真研读。”司马青衫说,过去10年来,自己收藏的老菜谱已有200本左右。“其中有不少我买过来时价格都是四位数起。”

1977年出版的《烹饪技术》

在这些收藏中,川菜菜谱自然占了大部分。“但也有孔府菜的菜谱,江浙菜、粤菜、黔菜、淮扬菜的也有,但我收藏它们也是为了印证一些川菜的出处、变化。”司马青衫说。

翻开这些早已泛黄的宝贝,很多不同于民间流传的舌尖记忆也开始浮现。

“比如鱼香肉丝,不少现在的厨师认为,只要是放了豆瓣就是不正宗;但在老的菜谱上,真的就有要加豆瓣的做法。”司马青衫说,再比如,鱼香肉丝的“俏头”到底是像重庆一样只有葱,还是像成都一样还有木耳丝、玉兰片丝也已经争论已久。“在老菜谱上,都没有错。像1977年出版的《大众川菜》上记载,当年的‘俏头’还有加豌豆尖的,我也在北京饭店的老菜谱上看到写着要加‘豌豆苗’。”

泛黄书页里尽是光阴流转时代变迁

当记者问起,在一众收藏中自己最珍视的菜谱是哪一本时,司马青衫小心翼翼地翻出了一套封面都已残破不全的《俞氏空中烹饪教授班中菜组》菜谱。

“它的具体出版时间已经无法考证,只是在我买来的这版上它的最初购买者写了于1951年购得。”司马青衫说,这套菜谱一共5册,其难得之处在于出版人明显是一位上海人,但里面像回锅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川菜的做法都有。

司马青衫最为珍视的一套老菜谱《俞氏空中烹饪教授班中菜组》

在司马青衫看来,这一方面可以佐证早在民国时期,川菜就已经在上海风行;“同时,看这套菜谱可以发现,不少菜里都需要加入豆瓣酱。这足以说明一向对吃食挑剔的上海人,可能口味上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顽固。”司马青衫说,还有这套菜谱关于鱼香肉丝的做法,也提到了要加入“莴苣笋连嫩叶”。“说明‘俏头’要加葱以外的其他素菜的做法,也应该是早而有之。”

在《俞氏空中烹饪教授班中菜组》菜谱中,鱼香肉丝就是要加“莴苣笋连嫩叶”的

司马青衫说,这些其实都是时光流转、时代变迁留下的烙印。

而最让他感慨的则是最近正火的“水火锅”。“它其实只是回到了重庆火锅曾经有过的传统。”司马青衫一边说,一边翻出了一本1991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川味小吃》。“你看,‘桥头火锅’锅底的配料:120g牛油、1500g牛肉汤……这个油水比大家可以算一算。”他说,现在的重庆火锅大多是3000g的油、1000g的水。“为什么当年的火锅大家依然觉得好吃?就是功夫都在汤里啊。”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川味小吃》中记载,桥头火锅(右)就是汤多油少

司马青衫说,这些老菜谱既像是一把把“金钥匙”,也像是一座座宝库。“像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编写的《中国名菜谱》,共有12本。不少当年成渝两地主要餐饮企业的名厨、烹饪高手的精华里面都有。还有《重庆名菜谱》,详细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初的重庆菜是什么样的。”

“像毛血旺,20世纪60年代的就和现在的完全不同。”司马青衫说,当年的普遍做法是一口大铁锅煨上牛肉、牛杂、萝卜和血旺,然后蘸佐料吃;90年代初,受到江湖菜风行的影响,才有了大家现在吃到的毛血旺。“我们在菜谱中就能看到这个变化的过程。”

司马青衫正在炒制火锅底料 受访者供图

“这些都是时代的印记。”司马青衫说,在收藏过程中,自己也发现川菜的资料留存其实并不算多,整理也不够系统。今天的从业者、爱好者、研究者就更有必要去做相关的收集、整理工作。

“我们舌尖上的记忆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是随着时代巨变不可逆转的趋势。”司马青衫很感慨地表示,一道菜的做法如果和几十年前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那追问它当时出发点何在、动机何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菜等问题就很有必要。“这样的传承的记录和研究,对美食文化、对地方的历史文化来说,都非常重要。”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图片除署名外 张锦旗 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鲍师傅小贝复刻!沙拉酱 + 肉... 在烘焙的世界里,总有一些经典甜点让人回味无穷,鲍师傅的小贝便是其中之一。那松软的蛋糕体,包裹着浓郁的...
炒年糕不粘连有招,加这一物,弹... 每次路过街角那家老字号韩餐店,隔着玻璃窗看师傅颠勺翻炒红彤彤的年糕,我都忍不住咽口水。可自己在家做不...
咔嚓!咬开金黄脆壳,爆汁鲜甜在... 当鲜甜弹牙的虾滑,裹着清甜多汁的玉米粒,煎至外皮金黄酥脆,一口咬下去,先是 “咔嚓” 的清脆声响,紧...
甜咸粽同锅不串味,竹篦分层蒸,... 一、震惊!甜咸党不用打架了 端午节家里又要上演甜咸粽子世界大战?去年我婆婆把红豆粽和咸肉粽扔一锅煮,...
原创 色...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呀!今天大姐姐来给大家分享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双椒洋葱肉丝!这道菜色彩鲜艳...
原创 韭... 这天气真是热得人蔫头耷脑,厨房里站两分钟就汗流浃背,炒菜?烟熏火燎的实在遭不住;凉拌菜?天天黄瓜萝卜...
新雅大厨秘制,鲜香嫩滑的蚝油牛... 好消息!! 东犁退休商城专属小管家上线啦! 福利、优惠活动早知道 让您花的少买的好~ 广告 食客老饕...
太史珍味文庆鲤 1945年《越华报》的广告,内有经销商以文庆鲤特制菜谱相招徕:“烹调法随鱼奉上。”资料图片 ●刘昱林...
原创 朋... 标题:朋友请吃饭,嫂子做了一大桌子饭菜,快吃完时,我尴尬了…… 在美食的世界里,有一种情感叫做“共...
还没开播就翻车?知名综艺被骂上... “节目组是拿百度百科选的菜吗?” “DeepSeek都比节目组选的强” “西湖醋鱼怎么代表浙江?” ...
原创 姑... 标题:姑姑家人都不吃肉,一月伙食费居然快2000,菜上桌我秒懂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食,它...
原创 新... 新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其中,新疆汤饭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方式,成...
原创 牛... 在烹饪的世界里,食材的搭配是一门艺术,也是营养均衡的关键。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道既美味又营养的牛肉...
原创 小... 标题:小姑子生日,我做一桌大餐庆祝,婆婆碗筷都没动,原因令我好无语。 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
原创 最... 标题:最好吃的6种街头小吃,全吃过才算吃货!看你吃过几种?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街头小吃总是能带给...
原创 我... 标题:我家隔天就会做这样的饭菜,家人很喜欢吃,怎么吃也长不胖!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我们常常听到...
原创 我... 标题:我用2斤五花肉做一道早餐,婆婆说太浪费,却吃光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食,它既能够唤醒沉...
‌“酸汤博士”跨省追梦 带火整... 安徽人张玉龙喜爱贵州酸汤。 因为喜爱,这位“90后”博士跨越千里,来了一场与贵州酸汤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