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张玉龙喜爱贵州酸汤。
因为喜爱,这位“90后”博士跨越千里,来了一场与贵州酸汤的“双向奔赴”。
2023年11月,张玉龙辞去原本的工作,来到贵州酸味最浓郁的黔东南州,担任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酸汤等发酵型食品研究及技术转化运用。张玉龙本硕博分别攻读天然产物、食品微生物技术及肉品质量控制研究,在贵州大学攻读硕士期间,便对酸汤充满兴趣。“黔东南地区酸汤的多样性菌种资源和深厚的酸汤饮食习惯,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张玉龙说。
张玉龙正在检查菌种样本。
“实验室里,张老师对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他把学术当作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式,这深深影响了我。”学生杨阳说,如今自己考上了贵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打算留在贵州建设家乡。
作为一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张玉龙不断为省内酸汤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目前,张玉龙正带领团队为4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真金白银。
张玉龙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在镇远古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张玉龙团队研发的“菌种强化发酵技术”,让酸汤发酵周期从半年压缩到2至3个月,年产量翻三倍。“缩短发酵周期的同时保持酸汤原有风味,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负责人曾玉菲表示,今年公司将进行扩产,预计年产量从过去的800吨提升至3200吨。
张玉龙团队还构建了酸汤菌种资源库,并联合黔东南州农科院研发酸汤原料新品种。通过高校提供技术、企业转化落地、政府搭建平台的产学研一体化,推动酸汤产业向酸汤护肤品、功能性饮料等大健康新赛道延伸,让酸汤产业实现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
张玉龙(右)与同事在车间内开展工作。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酸汤产业纳入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计划,黔东南州成立酸汤产业专班,凯里酸汤产业从作坊式生产迈向智能化集群。2024年,黔东南州酸汤产业年产值突破25亿元,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
被誉为“酸汤博士”的张玉龙在贵州找到了建功立业的舞台:“我要用知识和技术,帮助凯里酸汤搭建成熟的技术体系,更好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