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变化总令人意想不到。就像在澳洲酒当年因“双反”而被迫退出中国市场时,不少智利酒的主理人认为智利酒很可能替代澳洲酒的份额,并列举出一系列理由,比如都有大品牌、口感接近等等,然而事实坐上第一把交椅的,却是更有市场基础的法国酒。
其实,消费者的心智很简单,或许并不考虑口感、风格,而是选择自己熟悉的、便宜的。如今澳洲酒回归一年有余,它再次证明了这种特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异军突起的品类可能不是那些蓄势待发的红五星酒庄,而是价格低廉的散装酒。
根据中国食品土畜产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数据,澳大利亚葡萄酒在2024年的进口额已经一举反超法国酒,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澳洲酒在2024年远不止霸这一个榜。通过海关数据可以看出,澳洲散装酒的进口额也超过了长期占领第一的智利,达到了3819.24万美元,超过了智利酒3626.28万美元的进口额。
在2025年1-5月,智利散装酒与澳洲散装酒之间的差距更是越拉越大,澳洲的进口额一骑绝尘地达到1967.68万美元,智利酒为1344.6万美元。
不过智利散装酒的进口量仍领先澳洲散装酒,这说明澳洲散装酒的单价更高,也可能说明进入中国市场的澳洲散装酒品质更高。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澳洲散装酒的进口单价为1.3美元/升,智利散装酒仅有0.7美元/升。
虽然“双反”的高关税打击的是装入2L及以下容器的澳洲酒,但不少进口商为了“避嫌”,双反那几年进口散装酒的也并不多。而自去年完全免除了澳洲酒的高关税以后,大家开始无所顾忌地做贸易,澳洲散装酒的报复性增长成了结果之一。
澳洲散装酒与智利散装酒拥有相同的优势,那就是进入中国都享有零关税的待遇,这两个原产国相比另一个散装酒大户西班牙来说,优势很明显。
而澳洲相比智利还有另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澳洲所在的大洋洲,离中国的距离比远在南美的智利近太多,进口商在下单以后,产品可以很快到港。
当然最重要的优势,还是澳洲酒在中国的国民喜好程度要远高于智利酒。这也是智利酒在澳洲酒“出局”时没能够实现对澳洲酒的有效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澳洲散酒将以怎样的形态呈现给中国消费者呢?毋庸置疑的是,澳洲散装酒到了中国之后,下一步定是灌装成各式各样的瓶装酒流入市场。
如今可以看到的是,歪马送酒与朴朴超市先后推出了澳洲原酒进口、国内灌装的产品。比如推出价格低至99元6瓶自有品牌,去抢夺大众消费者的巨大市场。
歪马送酒与朴朴超市都是面向大众消费者,拥有很大流量的商家,这类商家对产品重要的要求,便是量大、稳定。为了把价格压下来,他们很可能也会下较大大量的订单,从而拉高进口规模。
当然,这种“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赛道不同的“光明磊落者”毫无问题,但当某音和某多多的“山寨酒”军团盯上“澳洲酒”这一流量IP时,情况则变得复杂起来。
如今在社交媒体和某些货架电商,已经可以搜出部分超低价“澳洲酒”,譬如此前曾曝光过,99元6瓶、与黄尾袋鼠正标颇为相似的“袋鼠家族”干红葡萄酒。除了这只“高仿袋鼠”以外,还能搜索到39.9元6瓶的、19.99元6瓶187毫升的各类“袋鼠”葡萄酒。
澳洲散装酒的大幅增长,一方面可以说明澳洲酒在中国普通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确实不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消费降级的大趋势。
在电商渠道发展起来后,中国大多数消费者上网购物,其实都在有意识或无意思的寻找低价产品,而近些年经济增速放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更是促使消费者收进腰包,购买享受型消费的商品时进一步转向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一些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态,推出地板价的葡萄酒,而一些低品质产品伪装大牌、伪装高品质等虚假宣传,更可能误导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可能并不一定知道葡萄酒的价值所在,甚至有人会误认为葡萄酒就该这么便宜,导致精品酒“躺枪”,形成劣币驱逐良币。
真可谓,散装酒没有原罪,可怕的是利用它的某些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Un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