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尼 奥
编辑 | 骆 言
产业“三期叠加”寒潮中,老酒或成经销商救命的“止痛药”!
长江酒道近期走访发现,当白酒需求放缓、标品价格倒挂席卷行业,超1300亿规模的老酒市场逆势升温。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发出警示,老酒的回温本质是传统渠道失血下的利润自救,回温≠升温。老酒能否真正成为酒商穿越周期的“新大陆”还有待时间验证。
01
50-100元利润驱动
酒商转战老酒
“今年老酒和准老酒需求比较大,尤其是团购客户。”四川省万事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胜东表示,相较于市场大流通产品,其老酒产品的销量有明显提升。
“以前老酒产品,特别是停产的名酒产品基本无人问津,今年不少客户主动在询问。”成都经销商黄文忠介绍,过去留存的老酒产品反而成为当下酒商的利润“救命稻草”。
山西老酒收藏文化协会副秘书长孙超表示:“今年年份老酒需求明显多了一些,利润基本在50-100元左右。”
以10年左右的玻汾为例,一箱利润在近百元左右,而茅台、五粮液等名酒背书的老酒产品虽然利润可观,但由于流通数量少且找酒成本高,存在价差空间。
尽管老酒交易逐渐升温,但从市场走访来看,受欢迎的主要是两大类老酒产品,过去停产且有一定年份的老酒产品,以及有名酒背书的老酒产品,都具有年份老、酒质好、价格优的特点。
02
回温≠升温!
五大动因解码增长逻辑
从主销大流通产品到偏爱老酒,经销商目光转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
据京东超市联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京东超市陈年白酒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陈年白酒市场交易规模已超1300亿元,预计未来5年将达1500亿至2000亿元。
有经销商表示,老酒市场回温更像是“东边不亮,西边亮”的补充与暂时性“回血”。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长江风酝商学院院长铁犁认为,过去20年里,酒商销售利润来源一是靠卖茅台酒,二是买断经营,三是名酒标品,但如今这三者都面临调整,转型寻找新的利润窗口迫在眉睫。
“老酒回温,酒商续命,老酒有利润,实质是利益驱动。”铁犁表示。
另一方面,产业调整,白酒价格体系面临重构,经销商为维持现金流不得不出货。
此外,不同于大流通产品,老酒产品由于量相对稀少,且年份较长,在市场中的流通性相对偏弱,价格不透明,存在利润价差。
老酒价值越来越备受消费者认可也其趋热的原因。在孙超看来:“终端消费对年份酒的消费有所增加,对老酒也越来越认可。”《2025年京东超市陈年白酒消费趋势报告》中也提到,36-45岁中年男性购买老酒意愿更强烈,但26-35岁年轻人群的比重也在上升,从2023年到2024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老酒的价值势能正得到释放。
老酒性价比、质价比更高。长江酒道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前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老酒,一是相较于高端标品具有价格优势,二是老酒品质更优。“存新酒,喝老酒”的消费认知日益加深。
整体来看,归根结底,当前老酒回温的本质是传统流通性产品不盈利或亏本状态下,酒商为逐利维持生存的结果。
在铁犁看来:“市场上的老酒库存比较少,孤品变为畅销品,小单品变大单品,利润驱动下,酒商不追逐量而追逐利,出现老酒回温。但回温不等于升温,未来整体产品价格还会下降。”
03
告别野蛮生长
“名酒+线上”重塑老酒价值
老酒的热也传导至拍卖市场。嘉德春拍576瓶茅台成交总额达到532.92万元;五粮液“家有老酒”2024年度盛会,2瓶产自1971年的“交杯牌”平肩鼓形瓶五粮液酒拍出200万元;2025年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三坛名人封坛的国窖1573封坛纪念酒,最终累计成交价为39.2万元……
相较于拍卖市场这种“少数人的游戏”,对大多数老酒从业者而言,老酒市场的规范化、专业化才是关注点。
长江酒道在此前推文《千亿老酒市场的新变化》中,明确提出老酒市场良莠不齐的三大问题,即老酒概念的界定、老酒真伪的鉴定、老酒交易的税收。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
伴随着首家五粮液陈年老酒官方旗舰店在京东平台的上线,“名酒+线上”的老酒市场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中国酒业协会、五粮液、京东三方联合,建立起“一物一证一码,先鉴真后发货”的创新模式。
在这一创新模式下,每一瓶老酒在达到消费者手中之前,势必经过专业机构鉴定,生成唯一的数字证书和溯源码——老酒“身份证”,以及构建完整的商品溯源体系,并依托电商平台数字化运营和供应链配套的能力,让“液体黄金”瓶瓶鉴真、权威溯源。这为千亿老酒赛道健康、良性、长远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不仅是五粮液,泸州老窖正式发布《瓶储年份酒团体标准》,完善了陈年酒的标准体系,为陈年酒市场提供规范和准则;洋河在“真实年份酒”领域的布局也为老酒资源提供了评判标准和体系背书;舍得酒业“老酒战略”形成坛储老酒的概念及价值体系,不断放大老酒势能。
种种迹象表明,老酒市场逐渐告别过去“野蛮生长”的状态,正在进入规范化、专业化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