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碗】拥有一颗宁波人的心 | 傅踢踢
创始人
2025-07-04 13:22:55
0

今年春节前夕,我约朋友小聚,地点选在延安路高架下一家宁波餐厅。都说年节中的上海宛如空城,车流稀疏像中年人的头发,店铺慵懒似上班族的心情。宁波餐厅的冷清,预告了年之将至。

银发短须的老板循例坐在某张餐桌边看报,后厨交给“家主婆”打理。我们点了糟蛋、炝虾、蒸三臭、双鲞红烧肉、墨鱼蛋蒸肉饼,面对如此高咸重味的一餐,还假模假式地拒绝了米饭。

在适口的鲜美和复杂的气味里吃完这一餐,朋友提议,就近再喝一杯。于是我们转身向愚园路走去。

一家颇有名气的葡萄酒馆,把昏暗的黄光晕染在人行道上,对回头客来说,这是最亲切的招揽方式。空荡荡的大堂,服务员比顾客还多一个。素净清爽的侍酒师冲我们甜美一笑:“要不去酒窖看看?”别误会,这里的房租容不下隐匿地底雕栏玉砌的砖木建筑。侍酒师说的不过是店里几平米见方的玻璃房。和外边陈列的瓶装葡萄酒相比,“酒窖”的选品更精致贵气。

“吃饭的时候喝过了,就杯卖吧。”朋友提议。为满足不胜酒力或小酌怡情的客人,多数葡萄酒馆会提供按杯售卖的选项。销路好的葡萄酒直接开瓶,分成5杯还是8杯纯凭良心。当然,“小份装”的单价要贵上一些。

“我们的杯卖都在那里。”侍酒师平静如水地指向吧台左侧。那是一块黑板,粉笔手写了当日杯卖酒单。我和朋友从上看到下,又从下回到上,不夸张地说,6款酒,不到一百字,花了得有5分钟。最便宜的,188元。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趁侍酒师走远,我和朋友吐槽。“这就是‘沪币’吗?”常年在京沪两地奔波的朋友回我。我知道她是说笑,却还是想起每次看美食纪录片,特写镜头里的西餐、日料、中式点心仿佛工艺品,弹幕列队飞过的都是:“给上海老表端上来。”

“沪币”是这两年的流行语。按“汇率”折算,1沪币约等于6元人民币,或者25东北币。这自然是玩梗,作不得真。但以食物衡量当地的物价水平,早已是常态。

《经济学人》杂志早在1986年发布的“巨无霸指数”,构成了全球化的标准注释。一个在世界每个角落都近乎一致的单品,价格横向一比,哪种货币虚高,哪种又被低估,清晰可辨。拿今时今日的“巨无霸”售价对照,上海比之发源地美国实在便宜太多。

由此我顿悟,原来沪币也分对象。去闹市区的餐厅“摘星”,点上一杯葡萄酒,难免要为店家分摊房租、人力和其他成本。要是耐得下性子自己做,家门口的超市买个娃娃菜、肉丝和年糕片,20元也能吃上两顿。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是人均30元一餐的广阔天地。

仔细想来,能在吃饭这件事上迅速地接受进与退,应该得益于我半数的宁波“血统”。大概在学龄前,我就真切领略了“丰俭由人”四个字的含义。

爷爷和奶奶都是从宁波来的上海。爷爷少时清苦,身为家中第一代“新上海人”,先是在水果行当小工,后来转去船厂做修理活。奶奶家薄有资产,却因江亚轮船难伤了元气。两个阶层的人,意外中带些必然,走到了一起。

从我记事起,厨房里都是父亲忙碌的身影。爷爷和奶奶曾经谁来掌勺,至今都是个谜。但我见过爷爷做菜。冬瓜切块去皮,挖去内瓤,焯水后冷却,抹上大量盐花,盈盈净净,像上海罕有的细雪。稍待干燥,爷爷会从橱柜深处捧出瓷坛,将冬瓜放进去。初见这法宝,贪吃的我凑上去嗅闻,那是我此生第一次濒死体验。

大概半个月后,密封的冬瓜结束“闭关”,通体塌软,周身泛绿。吊诡的是,差点将我熏到晕厥的臭卤,却为冬瓜披上一层奇异的香气。爷爷用筷子挑起一小撮,递到我嘴边,我鼓起勇气吸了一口:咸,咸到发苦,几秒之后,从舌头到口腔内壁都有礼花在绽放。当时的我哪里理解什么是氨基酸,也不懂发酵带来的“醇”“厚”为何物,单纯是好奇,平价的冬瓜在坛子里待半个月,什么都不用干,怎么就成了美味的咸“果冻”?

此后,在我持续贪嘴又百无禁忌的三十多年吃饭历程中,先后尝到了苋菜梗、臭茭白、臭芋艿、臭菜心。霉千张和糟蛋这样独树一帜的食物,也是时常想起的滋味。不遗余力地推荐给朋友,却换来千变万化的反应,击节赞叹者有之,更多还是皱眉、回避甚至嫌恶。

百科搜索“臭冬瓜”,词条的“官方”解释让我直接笑场:“浙江宁波的地方传统风味名菜。它风味独特,奇香味美,健脾开胃,老少咸宜。”“独特”和“奇香”这种修辞,一如朋友带了一支葡萄酒,不是典型风味,透着古怪,又不便明说,只好枯肠搜遍,甩出一句:interesting(有意思)。如此说来,朋友们对“臭”菜的反应,也就再寻常不过。

这些拒斥,我早有准备。因为三十年前,对臭霉糟醉的宁波菜,家里也有一位反对者。母亲承袭了外公外婆的泰州“味蕾”,喜红烧,喜清鲜。奇峰突起的咸显然不是她的偏爱,考虑到制作过程,就更难敞开怀抱。她一度向我描述爷爷手底下的霉冬瓜,“长了密密麻麻的白毛,铲掉了又长,最后竟然还吃下去。”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食物不仅是食物,背后还藏着情感与态度。

“一块冬瓜三碗饭,没见过这么抠的人家。”母亲是用玩笑的口吻对父亲说的,想必也是怕激化矛盾。但我记下了这句话,也在关于美食的学习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在食物稀缺,要为吃肉犯愁,饥馑也时有发生的年代,通过腌制、发酵、风干、熟成或任何手段来延长食物的寿命,都是了不起的智慧。

大可不必为“一块冬瓜三碗饭”感到惭愧,只要瓜鲜米香,旁人的评价又何足道哉。君不见,这些年北上广深的城中热店里,甬菜卷土重来。主打宁波风味的小酒馆门口,“醉糟呛腌霉臭酱鲜”写成书法,登堂入室。网友推荐菜的头名是华丽的十八斩,“榜眼”则是乍看平平无奇的臭豆腐炒毛豆。群众的舌头和眼睛一样,都是雪亮的。

说回我和朋友在宁波餐厅那顿饭。老板以爱搭客人话头和“坚固”的服务标准闻名。“我们店有五百多个菜”(参见下图),“点好了待会儿就不能加菜咯”,“这个菜我们不做的”,是我听他说得最多的三句话。

等我们吃到中途,一对情侣模样的年轻人走进来,对着写满小字的菜单犯难,显然是新客。纠结半晌,男生要了道蒸鱼。“能放点辣吗?”他补了一句。空气突然凝固,我和朋友面面相觑,担心老板当场发作。但他咬了咬腮帮子,犹豫了几秒,转身走到厨房门口,喊了一句:“鱼里厢帮伊放两块干辣椒。”

我没问过老板的身世,但那一刻,我肯定他是宁波人。和营业范围无关,只因他深知,餐饮不易做,形势比人强。“一块冬瓜三碗饭”,大环境再起伏,日子总要过,最好还过得出彩、有味,这是宁波人的腔调品格。

谁能穿越“沪币陷阱”?我的答案是,每一个人——只要你拥有一颗宁波人的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奔跑吧13》第十期提档播出!... 号外,号外,《奔跑吧13》提档到19:30播出啦!一场“黄鱼悬案”正在悄然上演!台州市椒江区美食萦绕...
大厨做菜好吃不贵!南昌餐饮企业... 市民在野江南·小桂鱼购买外摆菜 “啤酒烧鸭是现做的吗?给我来一份”“这个小龙虾看上去也不错,我要三斤...
原创 今... 炒花生米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小菜,无论是下酒还是佐粥都深受喜爱。但很多人不知道,炒花生米其实大有...
原创 找... 昨天晚上19:15分,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来买啤酒。我听不出他是哪里人,第一次他说要啤酒的时候...
香菜牛肉片:色香味俱全的家常美...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厨房小助手,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道超级简单又美味的家常菜——小炒牛肉。这道菜不仅色香...
原创 7... 七月的日头像烧红的炭火,空气里裹着湿答答的闷热,连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伏天里,油腻荤腥总让人提不起兴...
原创 煮... 豆荚鼓囊囊的,披着一层细密的绒毛,绿得晃眼,活脱脱一个个装满夏天滋味的小口袋。这当口,毛豆正当季,便...
爽翻夏日!冰镇拍黄瓜&... 🍽️ 推荐一:中式经典 - 冰镇爽口拍黄瓜 推荐理由: 极度清爽解暑: 黄瓜水分充足,冰镇后口...
轻食沙拉成新宠,专家建议每周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对于忙碌的都市白领,很多人会将轻食沙...
原创 说... 国人喜欢过节,一年当中节日不断。对于节日的真正意义,很多人却并不理解。 所谓节日就是在共同的时空环...
共赴酸甜之约烤肉节开启清凉夏日... 日前,为期2天的优酸乳嚼柠檬烤肉节在齐齐哈尔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活动融合机械狗派饮、趣味竞赛、视听...
原创 夏... 导读:夏天,教你一个油麦菜的神仙吃法,不炒不凉拌,一口鲜香超满足! 在炎炎夏日,当食欲被高温消磨,总...
错过等一年?!彩虹油蟠桃夏日限... 错过等一年?!彩虹油蟠桃夏日限时上架! 爱桃人士夏天的快乐是:水蜜桃还没吃够,蟠桃就来了! 彩虹油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