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的话
每一个城市,都有这座城市独有的一“品”。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文化是底色,人文是线条,创意是灵魂。
这一“品”,带着城市的符号,生活的诗意,让每一天的日常,变得不一样。
你所在的运河城市,运河水滋养千年,独特的地域地理、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都创造出独属于运河城市的运河一“品”。
我们连续性地把它们展现出来,欢迎您阅读,希望您推荐。
今起推出酒系列。
东南形胜,吴都故郡,姑苏自古繁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杰多出状元,地灵则盛产美酒。文人喜佳酿,美酒出美文。历史上,白居易、范仲淹、唐寅都有盛赞苏州美酒的文章。唐寅的《桃花庵歌》一直为世人传颂。“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一种文人非凡超脱的气质跃然纸上。江苏苏州桥酒酒业有限公司作为“钱义兴酒坊”酿酒工艺的继承者。一山、一桃、一杨梅; 一地、一水、一酒坊,这些地方特性决定了苏州桥酒自己的风格。
苏州酿酒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苏州城在唐宋时代就日趋繁华,酿酒业也日趋发展。宋代苏州酿酒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地区之一,仅以宋代熙宁十年吴郡酒税情况看,当时今苏州境内设有酒税征收机构近百所,年收酒税700多万贯。足见当时苏州酿酒之盛。
明代苏州酿酒业更为发达,其时酿制的“三白酒”最为出名。其中“钱氏三白”与“顾氏三白”誉满京城,并作为贡品而供奉朝廷。全国其它各地也盛行饮苏州三白酒。谢肇涮《五杂组》卷十一记道:“江南之三白,不胫而走半九州矣”。苏州地方官和商人都以“三白酒”作为礼品赠送给京官来融通关系。
三白酒自明入清,仍为酒中上品。金圣叹《声色移人说》称其“喜残夜月色,喜晓天雪色,喜正午花色,喜女人淡汝真色,喜三白酒色。”袁枚《随园食单》的“茶酒单”里谈到“苏州陈三白酒”,这样写道:“乾隆三十年,余饮于苏州周慕庵家,酒味鲜美,上口粘唇,在杯满而不溢,饮至十四杯,而不知是何酒。问之主人,曰:‘陈十馀年之三白酒也’”。随园主人不知道酒名却得偿三白酒美味,也为幸事,也为佳话。
后来,“钱氏三白”传人钱义兴,在酿酒时加入苏州西山产的杨梅、水蜜桃以求更好口感。一年后,酒出窖。钱义兴遍请苏州名士品尝。大家尝后都认为新方法酿的酒更加醇厚、甘冽、柔和。这样就更具有了明显的地方特色。不久,钱义兴把钱氏酒坊定名为“钱义兴酒坊”。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苏州钱义兴酒坊各种酒获得金牌奖章,创下了辉煌的一页。
钱义兴酒坊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拥有“钱义兴”百年窖池和“钱氏”酿造古法技艺。苏州桥酒坚守祖传的酿酒技艺,选取太湖水种植出来的优质糯米,坚持手工酿造,每一滴都是自然发酵。
这几年,苏州桥酒酒厂投入巨资,致力于用现代的技术破解其中之谜,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提升。特别是在米酒的酿制技术上,苏州桥酒酒厂通过技术研发,在米酒的杀菌、保质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打破了苏州人只在冬至前后喝冬酿酒(米酒)的习惯。“因为这是米酒,在天气凉的时候酿出来的酒口感比较好,但是保存时间不长。我们通过研发新的技术,使它的保质期能够延长到一年,这样的话,平时也能喝到苏州的米酒。” 苏州桥酒酒厂董事长封全昌介绍。
苏州桥酒酒厂走出了一条传承、创新、提升的发展之路——在坚持“钱义兴”古法酿造技艺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目前已经拥有米酒、果酒、白酒三大品类产品,产品远销北上广等各大城市,部分产品还出口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来源:苏州桥酒、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
下一篇:襄垣名品 | 西港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