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7月16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南充市营山县专场。发布会刚一结束,营山县县长孔北川就化身“农特产推荐官”,推荐营山两大特色美食IP:营山凉面、营山黑山羊。
发布会结束,孔北川现场拌起凉面。一根根凉面,带着红油的麻辣鲜香扑鼻而来。而“营山黑山羊”,则以全省首例活体动物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的“三大标签”,拥有独特的“致富密码”。
“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会供图)
拌凉面、秀山羊
县长化身“农特产推荐官”
7月16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市营山县专场,在四川省新闻发布厅举行。会场外,营山以山地造型为主,设置3个展陈部分:“营制造”“营字号”“营生活”,展示营山的工业活力、农业动力和幸福生活烟火气。
发布会后营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孔北川,走进营山特色展区化身“特产推荐官”为现场嘉宾和媒体介绍营山好物。“营山特色凉面,一是面条非常筋道,二是佐以营山自己产的特色红油。”一边介绍,孔北川一边现场拌了一碗凉面,麻辣鲜香扑鼻而来。
营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孔北川化身“特产推荐官”。(发布会供图)
说完凉面,孔北川又拿出一个黑色的山羊绒毛制品:“欢迎大家冬至来营山,体验万人同吃凉面、同喝羊肉汤的特色活动。”
一年出栏 25 万只
“山羊大户”这样养成
千年营山县,生态黑山羊。“营山黑山羊”是全省首例活体动物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怎么把“黑山羊”做成“金招牌”?
营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海龙介绍,近年来,营山县立足实际,把黑山羊作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坚持“育品种、提品质、增效益”,不断提升养殖规模、产品种类和品牌知名度。
营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海龙。(发布会供图)
“首先是坚持以良策育品种。”张海龙一开口就点出了关键。为了让黑山羊品种更纯、特性更优,营山人琢磨出了两套 “独家秘籍”——“三级三层金字塔繁育体系” 和 “四段鉴定、三段选留” 选育法。就像给黑山羊家族建了个 “优质基因库”,层层筛选、科学保种,品种纯度一年比一年高。同时,加强与省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品种改良和选育工作,积极引导养殖户科学选种,为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目前,“营山黑山羊”已形成抗病力强、适应性高、遗传性能稳定的品种特征。
品种好了,还得把品质提上去。张海龙介绍,营山县大力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实施“百里羊果产业带”等项目,利用生态资源,实现黑山羊自然放养,确保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不光如此,营山还给养殖户开了“技术小灶”:饲料怎么配才科学、疫病怎么防才有效,标准化流程一五一十讲清楚,全方位保障黑山羊健康生长。
现在的营山黑山羊,一年能出栏25万只,成了全省有名的 “山羊大户”,还是川东北黑山羊的 “种源粮仓”。初步建成全省山羊生产大县和川东北黑山羊种源供应基地,南充(营山)黑山羊成功入选四川省新发现优异种质资源,并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
生态放养的营山黑山羊(摄影 熊伟)
产业融合“加速度”
20 多种羊肉产品征服全国吃货
有了好品种、好品质,还得有好法子让农户和企业都赚到钱。张海龙分享营山在这方面的“打法”—— 以良法增效益,创新模式把产业链做长,让黑山羊变成 “致富羊”。
张海龙介绍,营山县注重创新养殖模式和产业延伸,大力培育本土知名企业,引导本土龙头企业探索总结出“企业驱动、基地赋能、农户协同”的产业模式,既解决了产品供应问题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公司农户双赢。
不光要养得好,还得卖得好。营山支持企业把产业链拉长:推动建成集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现在已经有2条肉羊生产线,一天能屠宰2000多头黑山羊。本土品牌 “草药山黑山羊” 也闯出名堂,开发出20多种羊肉产品,推向全国,供不应求。
这几年,营山还把黑山羊和文化旅游绑在一起,办起黑山羊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将黑山羊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游客既能尝鲜美的羊肉,又能体验乡村风光,黑山羊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营山的 “活名片”。一二三产业融合,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实现黑山羊全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做优黑山羊产业,擦亮营山黑山羊金字招牌,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张海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