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菜市场,碰到个阿姨在调料摊前犯愁,拿起一块姜又放下,嘴里嘟囔着:“这到底是南姜还是沙姜啊?上次买错了,炖的肉味道差远了……” 我站在旁边听着,忽然觉得这事儿还真得好好说道说道。平时咱们做菜,生姜见得多,可这南姜和沙姜,长得有点像,不常打交道的人确实容易弄混。但你知道吗?这俩货差别可大了去了,用错了菜味儿能差十万八千里。
先说说这长相吧,虽说都带个 “姜” 字,模样却不太一样。南姜呢,你凑近了看,表皮是有点粗糙的浅褐色,摸起来坑坑洼洼的,像老太太脸上的皱纹。切开之后啊,里面的肉是黄白色的,有时候还带点淡淡的粉色,看着就挺有 “内涵”。它的个头也不算小,一般都比咱们常见的生姜要粗壮些,形状嘛,歪歪扭扭的,没个正经样子。
那沙姜呢?它就秀气多了。表皮是浅棕黄色,比南姜光滑不少,摸上去有点像鹅卵石的质感。切开以后,里面是洁白色的,看着特清爽。而且沙姜的个头普遍不大,圆圆滚滚的,有点像小土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挺实在。
我记得有回朋友来家里吃饭,我做白切鸡,特意从老家带了点沙姜。她瞅着我在那儿捣鼓,好奇地问:“这姜看着怪怪的,跟平时炒菜的不一样啊?” 我笑着说:“这可是好东西,白切鸡离了它,味道就差一半了。” 她还不信,结果菜一上桌,她第一个夹的就是蘸了沙姜酱的鸡肉,边吃边点头:“哎,还真别说,这味儿挺特别,有点清香,还带点辣,一点都不冲。”
你看,这就是沙姜的妙处。它的味道跟南姜比,那可是大相径庭。沙姜闻着有股特别的香气,有点像樟木,又带点柠檬的清冽,反正就是很独特,一闻就能记住。吃起来呢,辣中带鲜,鲜里透香,而且那辣味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会像有些姜那样,辣得人嗓子眼发紧。所以啊,它特别适合用来做蘸料,除了白切鸡,像白灼虾、白斩鸭这些菜,配上沙姜酱,那滋味,绝了。
南姜的味道就浓烈多了。刚一打开装南姜的袋子,一股辛辣味就直冲鼻子,比生姜的味儿还要冲。不过仔细闻闻,里面还夹杂着点淡淡的姜香和一丝丝甜味。吃起来呢,辣味厚重,后劲也足,能在嘴里停留好一会儿。我爸做卤味的时候,总爱放几块南姜进去,他说这样卤出来的肉,香味更醇厚,还能去腥味。确实,像卤牛肉、卤鸡爪这些,放了南姜之后,那股子肉腥味没了,只剩下肉香和香料的复合香味,好吃得停不下来。
还有啊,它们的用法也大不相同。沙姜除了做蘸料,用来炒菜也很出彩。我妈就常常用沙姜炒鸡,先把沙姜切片,跟鸡肉一起爆炒,炒出来的鸡,肉嫩汁香,沙姜的味道完全融入到鸡肉里,吃一口,满嘴都是香味。有时候煮鱼也会放几片沙姜,既能去腥,又能提鲜,一举两得。
南姜呢,更多的时候是被当成香料来用。除了卤味,煮羊肉的时候放几块南姜,那可是绝配。羊肉的膻味比较重,南姜的浓烈味道刚好能压制住它,而且还能让羊肉的味道更鲜美。我去年冬天在老家,吃了一顿南姜焖羊肉,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那羊肉炖得烂烂的,一抿就化,南姜的香味和羊肉的鲜味完美融合,吃一口,浑身都暖和。
对了,它们的产地也不一样。南姜多生长在南方比较温暖湿润的地方,像广东、广西、云南这些省份都有种植。而沙姜呢,更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方,在广东、海南一带比较常见。所以啊,在南方的菜市场里,这两种姜都挺容易买到的,北方的朋友可能见得少些,买的时候可得看仔细了。
其实刚开始我也分不清这俩,有次做卤味,家里没有南姜了,我就随手抓了几块沙姜放进去。结果卤出来的东西,味道怪怪的,没有那种醇厚的香味,反而有点清苦。我妈尝了一口,就知道我放错了,笑着说:“你这丫头,南姜和沙姜都分不清,还想做卤味呢?” 从那以后,我就特意留意了一下它们的区别,慢慢也就弄明白了。
现在想想,做菜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的,一点小小的差别,就能让一道菜的味道天差地别。就像这南姜和沙姜,虽然都叫姜,但用法和味道却大不相同。要是用对了,能让菜的味道锦上添花;用错了,可能就毁了一道好菜。
所以啊,咱们平时买菜的时候,可得多留意留意。要是想做白切鸡、白灼虾,那就选沙姜,它那独特的清香和鲜辣,能让这些清淡的菜更有滋味。要是想做卤味、焖羊肉,那就别忘了南姜,它那浓烈的香味,能让肉香更加浓郁,还能去除腥味。
好了,说了这么多,估计你对南姜和沙姜也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吧。以后再碰到这俩,可别再傻傻分不清啦。要是觉得我说的有用,不妨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呗,说不定下次还能给你分享点别的做菜小知识呢。祝大家吃嘛嘛香,天天开心,发财小手点起来,好运连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