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桌上遇到这道菜,尽量少吃,也别多问,以免尴尬!
作为一名在生活中不断探寻、观察的作家,饭桌于我而言,既是烟火温情的汇聚地,也是诸多故事的隐秘角落。有些菜品,一旦现身,便仿佛带着神秘密码,懂的人自然默契,不懂的贸然追问,可能就会陷入微妙尴尬。
首推“炒苍蝇头”。初闻此名,想必多数人一头雾水,这怪异名字足以勾起好奇,但千万别急着打听。它实则是某些地区对炒蝉幼虫的俗称,在特定地域,这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高蛋白且风味独特。可对于多数从小在城市长大,见惯常规食材的人来说,乍一听会联想到不洁之物,若当场追问,待主人兴致勃勃解释后,知晓是昆虫料理,心里膈应又不好直言,只能硬着头皮佯装接受,双方都陷于无奈。
再有“活珠子”,这在金陵等地颇受青睐。外壳看似普通蛋类,内里却暗藏玄机,雏鸡雏形已现,毛茸茸的脑袋或清晰血管,让旁人看了心生怯意。饭桌上逢此,默默搁筷即可,要是好奇发问,得主动分享食用感受,不想尝试又碍于情面,气氛瞬间凝滞,只剩满室尴尬徘徊。
还有“折耳根”,于西南诸省是餐桌常客,凉拌、炖煮皆滋味十足。但对于无法承受其特殊鱼腥味的食客,看到这盘绿莹莹、错节盘根的菜肴,忍住别问,默默避开。一旦开启话题,南北饮食差异导致的偏好冲突尽显,一方力荐美味,一方敬谢不敏,对话难再融洽。
饭桌如小小江湖,菜品承载风俗、偏好。遇陌生怪诞菜肴,管住嘴与好奇心,是给彼此留份体面,让聚餐欢愉不被尴尬搅局,各自在熟悉滋味里寻安心,陌生菜品边悄然绕过,维系餐桌上的和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