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2元1个的南瓜馒头,3元1个的葱花卷,2元1一个的卤蛋,6元一碗的皮蛋瘦肉粥……若告诉你这不是地铁口早餐车、路边早餐店的价格,而是那个被视作湖南中高档餐饮的品牌代表、人均消费120元的徐记海鲜的早餐价格,你会不会有些惊讶?
没错,继“星级酒店摆摊”后,徐记海鲜也开始跨入接地气的赛道了。
徐记海鲜,加入“摆摊”
两个多月以前,这些一贯以轻奢、精致著称的餐饮品牌们,怎么也想不到当下会有如此境遇。
当年瞧不上、不愿意做的外卖,现在却是与老顾客之间仅剩的“羁绊”;一向看不来的“团购套餐”,如今却成了拉堂食客流的唯一渠道;从不多看一眼的“早餐车”“卤味摊”,如今却成为品牌餐饮们的自救之路。
那些门庭若市、提前一个星期才能预约上一个包厢的盛况,如今已是奢求。
所以一个星期以前,当“徐记海鲜麓谷店要摆摊做早点”的消息开始小范围流传时,除了为其价格感到意外的消费者,更多餐饮人则是表现出了一种意料之中的顺其自然:现在这些高端餐饮,不摆摊咋办?
的确,在“消费降级”浪潮和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下,餐饮很难不受影响。作为湖南餐饮行业的海鲜品类的“老大哥”,徐记海鲜也同样遇到了经营上的难题。据统计,其6月销售额较5月下降近20%,第二季度环比下降24.4%;疫情开始后通过运营提升,员工已从7800人优化至5000人。
与其说是自救,不如说是无奈之举。
尽管此次摆摊卖早点只是徐记海鲜部分门店的小范围尝试,但在企业的生存压力之下,不排除未来会更大范围的进行尝试。
事实上,除了最近的“弯腰”摆摊之外,徐记海鲜这些年也做过不少改变与尝试,以适应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例如,徐记海鲜就曾经在部分门店引入粤式茶点,以极具性价比的“小餐小饮”,吸引了不少年轻的消费群体,并深受喜爱。
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徐记海鲜还曾尝试推行“大厨上门”,并在平台上架了相关项目的“套餐”,真正将这一服务形式推向大众。据平台价格显示,最低花费不到600元,即可享受到高级厨师上门的烹饪服务(仅含厨师费用);不到3000元,即能享受到包含俄罗斯板蟹在内的10人餐的上门烹饪服务。
上门做饭不算稀奇事。“上门代厨做四菜一汤收费68元”“上门做饭三菜一汤88元”等新闻甚至一度登上热点,但当更多餐饮人不以为然、餐饮品牌还在观望时,只有少数品牌真正开始思考这类现象中所蕴藏的机遇,徐记海鲜就是其中之一,还率先将其流程化。
餐饮的“大混战”时代
昨天还是人均800、追求个人艺术表达的高端私房菜,今天直接“腰斩”为人均400的宴请“性价比首选”;明明是强调极致服务的宴请标杆,被经营的压力直接逼成做土菜、下饭菜的家常馆子;原本平稳度日的口碑门店也不甘示弱,一咬牙、一跺脚,干脆再降降客单价,争取把街边、夜市的小摊贩的生意给抢过来。
没错,欢迎来到餐饮的“大混战”。
只是从愈演愈烈的“内卷”开始,餐饮行业好像就开始有点儿“乱套了”。
如果说前两年的半价、甚至低至3折、1折的“99元套餐”是高端品牌们放下身段、谋求变化的开始,那么如今这一场摆摊风潮,就是餐饮行业正是进入“混战”的信号。
会持续多久?
有人分析,这一阵风潮至少会延续到年底,对于大部分的餐饮企业来说,“金九银十”大概是没戏了,但随着年底市场回暖,各企业将回归“正轨”;但也人说,以当下经济形势的变化来看,至少今后的几年,这都会是餐饮的“常态”,要么死撑,要么死。
“混战”背后的隐忧
你做团购、特价套餐,我就推特价菜品; 你在外卖发力,我就做直播、卖优惠券; 你摆摊做卤味、腊味,我就做早餐、卖包点。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能够带来收入,员工们有活可干、有处可去,救了企业的钱包、缓解经营压力,又能稳住员工、稳定人心。甚至有人为之欢欣鼓舞,并形容这是“撕掉长衫”“回归餐饮本质”。
但别忘了这场混战的本质,是一场企业以利润换取生存空间的生死战。
“它”甚至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改变了餐饮对“好”的标准。
什么?你要摆盘、氛围、服务、文化?暂且通通扔到一边,现在是“下饭菜”“土菜”“唯性价比论”。
什么?你问品牌定位?能够生存下来就不错了,什么类型的餐饮火就做什么,人气和生意才是一切。
什么?你还在说匠心、手艺传承、情绪价值?现在都不如“烟火气”。
长此以往下去,甭管什么品牌的餐饮,未来活下去的办法,都只有牺牲利润一条路。
想给自己找出路,就千万不能停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