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东关五加皮酒始创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成果,是一代代人千百遍推敲增删提炼加工出来的结晶。
01
起源发展
据说当时徽州药商朱仰懋以九姓渔民中流传的五加皮酿酒配方为基础,在古建德严州府开设了第一家“致中和酒坊”。该酒是一种集蒸馏酒与酿造酒配制而成的佳酿,配有五加皮、当归等多种中草药材泡制而成,该酒色如榴花,香若蕙兰,金黄挂杯,口味独特,具有消疲解乏、活血祛湿、添精补髓、强身健体之功效。
经历近百年的传承发展,到了同治元年(1862年),朱家的后人与绍兴商人将酒厂迁到东关镇设店,继续生产五加皮酒,该酒被称为“严东关五加皮酒”。此时的五加皮酒早已名声大振,甚至一度远销南洋诸国。1915年还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银牌奖。
02
独具特色
严东关五加皮酒的特色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独特品质得益于当地的水质。“严东关五加皮酒”在“三江之口”,即上接新安江、下连富春江、中临兰溪江的水域环境中完成酿造。当地江水质清纯爽口,水质奇佳。两岸山体多花岗岩砂砾,江水经过河滩一道道过滤,透明见底、水质清澄,格外优良。新安江水含矿物质丰富,水温常年保持在 14 度,PH 值一般在 7.2 左右,呈弱碱性,对蜜酒的发酵酿制、药汁制作及五加皮酒的配制生产都十分有益。
另一个是源自于独特的中草药配制,以当归、玉竹、人参、五加皮、党参、山柰、砂仁等29味中药材配伍入方,是让其具备丰富口感和特殊风味的重要因素。也因此具有榴红、泛金黄的天然色泽,药香、酒香形成的复合香,酒味醇厚绵长的特点。
03
酿造工艺
严东关五加皮酒的制作工艺复杂,工艺环环相扣,采用了固态发酵、蒸馏、浸渍等古法酿造工艺。工序包括糯米蜜酒酿制、粮食白酒酿制、药汁制作等。糯米蜜酒酿制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淋饭工艺前发醇生成甜酒酿,再掺入适量粮食白酒入大罐后发酵,曲种是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采用传统工艺自制的,这样制得的蜜酒鲜甜醇厚爽口,富有粘性。
严东关五加皮酒,浸取工艺也十分独特,采用“四度浸药”工艺方法,用封闭式浸泡,每汁浸泡不少于 20 天。中药先经过切片、加工和粉碎等处理,再进行分级浸泡,要连续在基酒中经过四道浸泡。随后将制作好的糯米蜜酒、粮食白酒、药汁、水、白砂糖等原材料加入到配制罐,再贮存三个月以上,使五加皮酒自然陈化老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