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包肉的前世今生:从道台府到网红店,这道菜凭什么火遍全国?
创始人
2025-08-05 10:04:50
0

锅包肉作为东北菜的经典代表,从诞生之初便备受瞩目。它起源于清末,与哈尔滨道台府关系紧密,最初由厨师郑兴文为迎合国外宾客口味,将咸鲜的 “焦烧肉条” 改良为酸甜口味,起名 “锅爆肉”,后因外国人发音问题演变成 “锅包肉”。历经岁月变迁,锅包肉在东北大地不断发展,制作工艺越发精湛,口味也愈发多样。如今,这道菜不仅在东北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更凭借独特风味和深厚文化内涵火遍全国,成为各地食客喜爱的美食。本文将深入探究锅包肉从道台府走向全国的历程,剖析其背后的故事与魅力所在 。

起源于道台府的创新佳肴

1907 年,哈尔滨道台府内,一场饮食变革悄然发生。彼时,道台府作为重要的行政机构,时常宴请国外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这些外国友人对甜酸口味情有独钟,而当地传统菜肴多为咸浓口味,这让外宾们颇不适应。府尹杜学瀛遂命厨师们变换菜肴口味,以满足客人需求。

在此背景下,厨师郑兴文开始了大胆尝试。郑兴文 6 岁随父到北京,对厨艺兴趣浓厚,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门下,厨艺精湛。他想起在北京时,驻华使馆官员对甜酸食品的喜爱,决定将原本咸鲜口味的 “焦烧肉条” 进行改良。经过反复试验,他在烹制过程中加入糖醋,巧妙地改变了菜肴的风味。由于采用急火快炒,将铁锅烧热后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郑兴文将这道新菜命名为 “锅爆肉” 。

当这道色泽金黄、酸甜可口的锅爆肉端上餐桌时,瞬间征服了俄罗斯客人的味蕾。每次宴请,他们都要点这道菜。然而,由于外国人发音不准,“爆” 字被读成了 “包”,久而久之,“锅爆肉” 就变成了如今人们熟知的 “锅包肉” 。

发展与改良的历程

1911 年 4 月 3 日,清政府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次召开国际科研大会,清政府极为重视,外务部大臣施肇基点名郑兴文赴奉天主持会议饮食。郑兴文精心准备,安排了 340 个品种的菜式,其中就包括外国人喜爱的锅包肉。

在会议期间,郑兴文发现锅包肉虽受欢迎,但每桌都有剩余。原来,锅包肉作为火候菜,存放时间一长就易变艮,口感变差。于是,他潜心钻研,将 “烹汁” 改为 “熘汁”,又增加了番茄酱,使锅包肉颜色更加鲜艳,且久放味不变。同时,他强调二次油炸,第一次炸使肉里嫩,捞出保留水分,第二次炸使其外焦。经此改良,锅包肉大获成功,再无剩余 。这一改良后的做法也在沈阳等地流传开来,形成了与哈尔滨略有不同的制作方式,沈阳的锅包肉做法中不放番茄酱 。

1922 年,郑家在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十道街南侧经营老厨家饭店。长子郑义林建议去掉锅包肉中的水果配料,他认为老厨家作为中餐饭店,制作颇像西餐的含水果配料的锅包肉不太适宜。郑兴文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且恢复添加姜丝、葱丝、香菜梗,保留了甜酸口味 。这一调整让锅包肉更加符合中餐的风格,也为哈尔滨锅包肉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在东北的盛行与地域特色

锅包肉在东北大地迅速盛行起来,成为东北美食的代表之一。在东北,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街边小馆,都能看到锅包肉的身影。它深受当地百姓喜爱,成为家庭聚会、节日庆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 。

东北各地的锅包肉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在吉林,锅包肉有着独特的起源传说。有说法称其起源于清道光元年吉林富春园饭庄的 “辣瓦肉香”,该菜肉片薄大,油炸后形似黄色琉璃瓦片,制作工艺与锅包肉相似,口味酸甜微辣,后辣味被去除,演变为如今的锅包肉 。如今,吉林的锅包肉在制作上也不断创新,比如在选料上更加严格,对猪肉的品质和部位要求更高;在调味上,注重酸甜比例的精准调配,使得口感更加醇厚 。

在辽宁,锅包肉的外观有了一些变化。当地厨师在制作时,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使得锅包肉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 “樱桃肉”,减少了锅包肉原有的香酥金黄,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食客 。

走向全国的网红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锅包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开始走出东北,走向全国。在全国各大城市的东北菜馆中,锅包肉是当之无愧的招牌菜。它那金黄酥脆的外皮,鲜嫩多汁的里脊肉,以及恰到好处的酸甜口味,征服了各地食客的味蕾 。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锅包肉更是成为网红美食。网友们在品尝锅包肉后,纷纷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美食体验,精美的图片和诱人的描述吸引了更多人对锅包肉的关注。一些美食博主也制作专门的视频,介绍锅包肉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了锅包肉在全国的传播 。

各地的厨师们也在不断对锅包肉进行创新,以满足不同地区食客的口味需求。有的在传统锅包肉的基础上,加入水果、蔬菜等食材,增加了菜品的丰富度和口感层次;有的将猪肉换成牛肉、鱼肉等,拓宽了锅包肉的食材选择范围;还有的在烹饪方式上进行改良,采用空气炸等健康烹饪方法,让锅包肉更加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

总结

锅包肉从道台府的一道创新菜肴,历经百年发展,成为火遍全国的美食,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它起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因满足了外国宾客的口味需求而诞生,又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改良,适应了不同地区、不同食客的口味偏好 。

如今,锅包肉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东北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代表着东北人的热情好客和对美食的执着追求。无论是在东北的黑土地上,还是在全国其他城市的餐桌上,锅包肉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持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 。相信在未来,锅包肉还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食享受,书写更加精彩的美食传奇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煮... 早上起来想煮个鸡蛋当早餐,结果水一开,那蛋壳 “啪” 地就裂了道缝,蛋白顺着缝往外冒,煮出来的鸡蛋坑...
原创 假... 标题:假设世界上只剩这6种甜品,我选择泡芙,你会选择什么呢? 在这个美食的海洋中,甜品无疑是那抹最...
原创 煮... 那天周末在家大扫除,翻出压在橱柜最底层的旧电饭煲,是刚结婚时买的那款。看着锅胆里一圈圈泛黄的焦痕,突...
原创 中... 标题:中国好吃的4个桃子品种,最后一种桃子的名字特别“奇葩” 在中国的美食世界里,桃子以其独特的风...
龙眼和荔枝千年前就是一家子 如... 进入8月,荔枝过季了,没吃够怎么办?它的兄弟龙眼来了!但你敢信?苏轼早在近千年之前,就知道龙眼、荔枝...
问道 | 酱酒真的越老越好吗? “陈酒新开香满座”,古人对老酒的偏爱早有诗句佐证。可若细品这杯中乾坤,便知道“酒是陈的香”并非铁律。...
浙江宁波寻味,原来是一座美食天... 浙江宁波,真的是一座美食天堂!这次来宁波打卡了超多美食,赶紧来给大家出一份攻略,让你们也能轻松吃遍宁...
原创 鳕... 最近我痴迷研究各种食材,尤其是鳕鱼,这被誉为“餐桌上的营养师”的深海美味,无论是清蒸、香煎还是炖汤,...
原创 为... 标题:为啥卤水香,但是卤出的食物却不香? 在探讨美食的奥秘时,我们常常被一道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问...
保山稀豆粉:豌豆糊配油条,云南... 保山稀豆粉是云南保山极具特色的早餐,以细腻顺滑的豌豆糊搭配酥脆油条为经典组合,被当地人亲切称为早餐里...
产值超1200亿、90%的湘菜...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当你还在埋头研究...
原创 赵... “不会开了,因为我被前合伙人起诉了,甜品店也亏了很多钱。”8月4日,赵露思在直播中亲口承认,自己开的...
这十件事千万别再做了!看似“养... 随着健康理念的传播,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了。关于如何养生,有很多流传甚广的说法,这些说法你要真的跟着...
【早安,海棠】这10个“养生”... 早安,海棠! 今天是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农历闰六月十三) 海棠天气如何? 又有哪些健康小知识...
“羊都不吃”的羽衣甘蓝爆火:当... 羽衣甘蓝正带着“健康”的铭牌成为食品市场新贵。 两年前批发价0.8元/斤无人问津,如今3.5元/斤还...
原创 煮... 那天早上起晚了,急急忙忙想煮碗面条垫肚子。手忙脚乱烧开水,抓了把挂面往里一扔,转身去切葱花的功夫,锅...
晨光中的美食江湖 兰州早市成为... 今天是2025年8月6日,星期三。今天白天到夜间,多云,21~32℃。今天本地、外地9座(不含)以下...
黔东南酸汤:红酸汤白酸汤大乱斗... 黔东南酸汤是贵州饮食文化的璀璨明珠,红酸汤与白酸汤更是其中的两大 “主角”。红酸汤以鲜红诱人的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