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的一天
是从饮早茶开始的
“叹早茶”始于清代“二厘馆”
广州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贸易繁荣催生出了茶楼文化
数百年来,时光荏苒
广府生活情调尽在“叹茶”之间
热气氤氲的粤点、谈天说地的街坊,是广州茶楼里不变的场景。
无论在生活气息拉满的老城区,或是在核心商圈,清晨的茶楼往往一位难求。
“饮茶”是粤港一带流行的生活方式。“一盅两件”是对“饮茶”更为形象的表达。“一盅两件”慢慢“叹”,几百年来的风俗民情酿造了广府特有的“茶楼文化”。
2022年,广州市广府饮茶习俗,正式入选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饮茶文化已然成为广州城市品格的一张响亮名片。
广州早茶的起源可追溯至清代中叶,作为“天子南库”的广州,凭借十三行对外贸易的繁荣,吸引了大量商人、船工、劳工等流动人口。
这些需要晨起赶工、日间营商的群体,亟需一处既能果腹又能歇脚的场所。于是,以“二厘馆”为代表的早期茶寮应运而生。
这是专为当时劳动者而设的休息交流处,因茶钱仅收二厘而得名。《清稗类钞》中如是描述:“粤人有于杂物肆中兼售茶者,不设座,过客立而饮之。"
“二厘馆”是广州早茶馆的雏形,一盅两件”的早茶传统便是由此而来。
“一盅”,是泡茶的茶盅,一般为大耳粗嘴瓷壶配个瓦茶盅,茶叶常用“粗枝大叶”,涩而无茶味,只为解渴之用,“两件”就是随意的两笼点心。
随后,持续数百年的贸易繁荣,催生出茶楼茶馆,饮茶之风也在广州地区日渐盛行。
据《中国饮食文化史》记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饮茶之风在广州大盛,逐渐扩展到珠江三角洲各城镇,乃至广东的其他地方。
时至今日,在这个快节奏的当代社会,广州早茶文化非但没有走向衰落,反而以更旺盛的生命力延续着传统。
据统计,广州早茶市场年营业额及年轻消费群体占比都在逐年提升,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传统早茶习俗对现代生活的适应性转型。
时光荏苒,以早茶为代表的饮茶风尚,如今已成为广州城市品格的某种具象化表达——它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洋溢着生活的热情;既保持着传统的底色,又涌动出创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