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九江萝卜粑:码头烟火里的春味记忆
创始人
2025-08-06 12:45:18
0

九江萝卜粑:码头烟火里的春味记忆

文:桂孝树

长江水裹挟着泥沙在浔阳江头打了个旋,把鄂东的码头号子和赣北的稻花香揉成一团绵密的晨雾。晨光里,卖萝卜粑的竹屉蒸腾着乳白蒸汽,揭开的刹那,圆胖的米团上凝着细密水珠,像极了九江人脸上那抹既带着北方豪爽、又藏着南方温润的神情。这座被长江与鄱阳湖温柔环抱的浔阳城,总在食物里藏着南北交汇的密码,而萝卜粑,便是能解开码头江湖故事的一把青铜钥匙。

一、江湖码头的碳水契约

光绪年间的《九江府志》里藏着段有趣的记载:“春初,脚夫多携米团裹萝卜,就江风食之,谓之粑。” 那时的码头边,挑夫们把汗湿的号子砸在青石板上,腰间竹篓里的萝卜粑是对抗饥饿的硬通货。鄂东船工带来的糯米粉带着江水的柔韧,浔阳小贩添入的萝卜丝裹着湖岸的清爽,两种食材在掌心揉合时,恰似长江与鄱阳湖在此完成的温柔相拥。

我曾在九江老码头的石阶上见过这种融合的痕迹。那些被百年脚步磨得发亮的青石板,缝隙里还嵌着米浆凝成的霜白。老人们说,早年码头工人三班倒,凌晨四点就得靠萝卜粑顶过整个上午。现蒸的粑子要用新鲜荷叶裹着,既能保温又浸着清芬,咬开时萝卜丝的汁水顺着指缝流,得赶紧用舌尖接住那股鲜辣 —— 那是码头人对时间的敬畏,连吞咽都带着争分夺秒的迫切。

九江余记粑儿铺还守着祖辈传下的手艺。竹制蒸笼,篾片已被蒸汽熏成琥珀色,揭开时总飘着淡淡的竹香。“做粑要像做人,” 揉着米粉团说,“糯米粉得占七成,才有筋骨;粘米粉三成,才够温顺。” 这配比像极了九江人的性子,七分北方的硬朗里,藏着三分南方的绵柔。

二、春阳里的小人参

雨水节气刚过,菜市场的萝卜堆成小山。带泥的萝卜头上沾着新翻的黄土,缨子脆生生地翘着,像一群刚从地里钻出来的绿刺猬。九江人都懂,这时候的萝卜最是金贵 ——《本草纲目》里说它 “利五脏,轻身益气”,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便是最实在的春补良方。

母亲总在这时节腌萝卜丝。她专挑表皮泛着青白的萝卜,说 “这样的才够水灵”。擦丝时,擦板与萝卜摩擦的沙沙声,混着厨房窗外的鸟鸣,成了初春最动听的序曲。撒上盐静置片刻,原本饱满的萝卜丝便软塌下来,挤出的汁水清冽甘爽,忍不住舀一勺喝,竟带着山泉水般的微甜。

炒馅料是门需要耐心的学问。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剁成末,在热油里滋滋作响,油脂刚渗出来,就得立刻倒入泡发的香菇丁。香菇的醇厚与猪肉的荤香缠在一起,引得灶边的猫都直起身子,尾巴在地上扫出细碎的声响。这时再加入挤干水分的萝卜丝,铁铲翻动间,白色的萝卜丝渐渐染上酱色,最后撒把蒜苗,青碧的香气瞬间漫出锅沿 —— 这是属于春天的调色盘,朴素却鲜活得能滴出汁水。

三、掌心的温度密码

面团的诞生总带着仪式感。糯米粉与粘米粉在陶盆里相遇,温水要像春雨般一点点淋上去。手指插进粉堆里搅动,感受着粉末从干涩到湿润,再到抱团的过程,仿佛在触摸浔阳江涨落的潮汐。最关键是 “烫面” 的步骤,取一半面团蒸熟,再与生面团反复揉捏,直到两种质地完全融合,面团变得像婴儿的皮肤般细腻温润。

老板娘揉面时总爱哼黄梅调,她的手掌布满老茧,却能把面团捏得服服帖帖。“要让面醒透,” 她指着盆里饧着的面团说,“就像码头工人歇脚,得缓过劲来才有气力。” 醒好的面团透着淡淡的米香,揪下一小块搓圆,在掌心按成薄饼,包馅时拇指与食指要像跳圆舞曲般旋转,最后捏出细密的褶子,像给粑子戴上了条百褶裙。

蒸制时的等待最是磨人。竹屉上架着白布,粑子排得整整齐齐,盖上盖子后,蒸汽便在厨房里织起白雾。母亲说,这时候不能掀盖,“要让热气把粑子养熟,就像做人要沉得住气”。二十分钟后开盖的瞬间,香气会轰然涌出,那些原本素白的粑子变得晶莹透亮,能隐约看见内里萝卜丝的影子,像半透明的玉裹着整个春天。

四、煎锅里的双重人生

偏爱煎制的萝卜粑。平底锅烧热后刷层薄油,粑子放进去时,会发出 “滋啦” 的欢呼。她总说:“蒸的是本分,煎的是滋味。” 小火慢煎时,要耐心等到底面结出金黄的壳,再翻面让另一面也染上焦糖色。这时的粑子像被阳光吻过,边缘微微翘起,咬下去先是脆响,接着是糯米的软糯,最后是萝卜馅的鲜辣,三重口感在舌尖跳着圆舞曲。

有次在九江街头的小摊上,见老师傅用猪油煎粑。雪白的猪油在锅里化成金液,粑子放进去立刻鼓起小泡,师傅用竹筷轻轻一压,油星便欢快地溅起。他说早年码头工人最爱这样的煎粑,“扛完货吃两个,顶饿又暖身”。那带着猪油香的粑子,咬开时会流出滚烫的馅料,得哈着气小口吃,烫得直缩脖子也舍不得放下 —— 这大概就是江湖儿女的吃法,痛快淋漓,带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

五、时光里的味觉锚点

去年带儿子去吃萝卜粑,攥着刚出锅的萝卜粑,烫得直跺脚却不肯松手。看着他沾着米浆的嘴角,忽然明白这食物的意义 —— 它把码头的喧嚣、长江的涛声、春天的气息,都揉进了方寸之间。当儿子长大,或许会忘记九江的模样,却一定记得掌心这团温热的米香,记得这藏在褶皱里的故乡密码。

暮色中的浔阳江缓缓流淌,岸边的灯火映在水里,像撒了一把碎金。卖萝卜粑的小摊还没收摊,竹屉上的热气与江雾融在一起,朦胧了远处的船影。咬一口煎得酥脆的粑子,听着远处传来的汽笛声,忽然懂得:所谓乡愁,不过是胃里那点顽固的记忆,是萝卜的清爽、米粉的温润,是码头烟火里,那点代代相传的人间滋味。(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撤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龙虾十大传言核查:腹部黑线是... 夏日夜宵摊上的小龙虾,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然而,“污水里长大”“含有重金属”“不能和维生素C一起吃”...
毒性堪比砒霜!一种正大量上市的...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葫芦瓜是夏秋季节很受欢迎的一种蔬菜,它又叫蒲瓜、瓠瓜等,其口感清爽,是很多家庭餐...
拉图卡梅尔骑士|立秋与红酒,藏... 日历显示,明日立秋。这个节气的科学意义远不止 “秋天开始” 的字面含义 —— 它标志着副热带高压南退...
22款好吃菜品今日推荐,一日三...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中写道:“美食当前,总能有所思,或馋性千娇,食前观察、吃中思想、品后体煨,食为天性,...
原创 炒... 炒花菜看似家常,实则暗藏玄机——有人焯水后炒得绵软无味,有人直接下锅却炒出焦糊味,甚至塞牙难咽。究竟...
原创 青... 青椒肉丝作为国民下饭菜,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许多人炒出的肉丝又老又柴,青椒寡淡无味,关键在于腌制环节...
秋葵最鲜嫩的时节,山葵芥末拌出... 夏末初秋,正是秋葵最鲜嫩的时节。这种翠绿修长的蔬菜,口感爽滑,略带黏稠,与山葵芥末的辛辣刺激搭配,能...
福建佛跳墙:山珍海味汇聚一盅的... 福建佛跳墙,作为闽菜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闽菜之王”,以“山珍海味一锅鲜”的极致魅力,成为中华美食文...
“晚安酒”掀起睡前微醺风 医生... “这一杯酒是打工人的救赎”“晚安酒是入睡前的仪式感”……8月伊始,成都迎来连日高温,炎炎夏夜中,睡前...
蛋白质含量比鸡蛋高,还能促消化... 如果你有减肥、健身经历,那么,有一种食物你或多或少会有些了解,那就是藜麦。在轻食或沙拉里,藜麦一般以...
高温暑热,中医防治处方伴您健康... 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 实习生 陈思蓁 当前,我省正值暑湿高温季节,夏季蚊虫增多。同时,暑期旅游高峰来...
性格随和的肥牛,和谁在一起都是... 如果常常不知道吃什么好,我建议家里可以备点肥牛,味道好、熟的快,不知道吃啥的时候,随便用肥牛搭点啥,...
原创 家... 你是否总被煎豆腐的"易碎体质"折磨?油花四溅、碎成渣渣的豆腐块,不仅颜值崩塌,连汤汁都变得浑浊……别...
原创 补... 立秋已至,早晚温差渐大,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疲乏无力、手脚冰凉的情况。尤其是女性朋友,更需要注意养护气...
原创 相... 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而家庭聚会,则是将这份温暖无限放大的时刻。在那些相聚的日子里,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