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近两个月后,收到中国证监会发出的补充材料要求。
在今年6月16日,巴奴火锅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谋求成为继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港股火锅第三股”,这一动作曾引发餐饮业高度关注。近日,中国证监会就巴奴国际的境外上市申请发出反馈意见函,证监会反馈意见直指四大核心问题。
股权架构透明度被列为重要审查事项,创始人杜中兵及其配偶韩艳丽通过离岸公司D&H (BVI) LTD和BANU UNITED LTD合计控制巴奴83.38%投票权,但韩艳丽未被列为共同实际控制人,监管要求解释认定逻辑及控制权稳定性。
“先分红再融资”的操作受到市场争议,2025年1月,巴奴宣布派发股息7000万元,并于6月9日前全额支付,按持股比例估算,杜中兵家族获分红超5800万元。然而招股书显示,巴奴2024年净利润仅1.23亿元,分红额占比高达56.9%。证监会要求巴奴结合短期负债状况(2024年流动比率仅0.5倍)说明大额分红的合理性,以及在此背景下仍寻求上市融资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合规性和数据安全治理同样被纳入审查范围,证监会要求巴奴明确说明兼职与外包员工的社保及公积金缴纳情况,并核实用工模式是否符合劳动法规;要求巴奴详细披露其运营的APP、小程序等平台收集用户信息的规模与使用规范,是否存在向第三方提供数据的行为,并说明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
巴奴以品质火锅定位切入高端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巴奴占据中国品质火锅市场3.1%份额,位列第一,但在整体火锅市场仅占0.4%。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4年公司营收23.07亿元,同比增长9.23%,增速较2023年大幅放缓;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0.55亿元。
从营收构成看,巴奴火锅的收入几乎全系于餐厅运营服务,2025年第一季度该业务占比98.2%,业务结构较单一。
从盈利能力看,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巴奴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8.5%和10.8%,低于海底捞的核心经营利润率,2024年海底捞营收约为巴奴的20倍,净利润约为巴奴的40倍。
从门店数量看,巴奴目前仅有145家直营店,海底捞全球门店超1300家,呷哺呷哺集团也拥有近1000家餐厅。具体来看,巴奴在一线城市有31家门店,二线及以下城市则有114家。
在餐厅运营效率方面,巴奴的翻台率2025年一季度提升至3.7次/天,与海底捞也有距离。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能否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取决于企业的多个方面,包括供应链的完整度、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体系的完善程度,服务体系的升级节奏以及客户粘性。证监会要求巴奴聘请执业律师就上述问题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其回复质量将直接影响上市进程。
来源:中国经济网、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