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泽州县段河村
月挂翠山顶,火烧铁锅红。泽州县段河村75岁的段针桂在院中支起铁锅,以果木燃火,让月饼在掌纹间翻滚。
这远近闻名的柴火月饼已有400年历史,是县级非遗项目,也是段针桂一年四季的营生。有人订购下单,她就发面生火,把一个个月饼做成一个个幸福团圆的日子。
段针桂的月饼与常见的月饼不同,五个一套,最大的有2斤,最小的也有9两。寓意五谷丰登,五福临门。普通的日子,在山里人手中也能过成多姿多彩的模样。这月饼,是团圆的象征,更是文明在代际之间的传承。
月饼就热茶,明月照古村。段河人用最朴素的食材,将“家”字烘焙得香甜滚烫。
段针桂所在的段河村位于太行山南麓,两座巨龙般的山脊蜿蜒交缠,谷底一颗“龙珠”静卧其间。黄龙山与青龙山以亘古的姿态拱卫此地,一条季节河绕村而过,将三百年的时光揉成粼粼波光。山势如龙,村落似珠,“二龙戏珠”的天然格局,让段河村成为太行山褶皱里的一枚活化石。
“山环水曲,客架云梯来。”村庄依山势而建,三面峰峦如屏,一水蜿蜒成脉,形成“负阴抱阳”的风水奇观。明代段氏三兄弟迁居于此,砌窑修田,掘地挖井,以血脉为绳,将家族命运与山峦牢牢捆绑。
村中古院30余处,明代建筑占七成,青砖灰瓦间藏着“田”字形的棋盘院。院落对称如弈,青石铺地,石阶头雕花,廊檐下木栏镂空若江南亭台,又平添几分北方的雄浑。最奇者,莫过于村西南的明代阁楼:门洞高悬“山环水曲”石匾,上层庙宇飞檐凌空,墀头砖雕繁复如史书扉页,楼内壁画若隐若现古风十足。深山无须设防,建筑是最坦荡的宣言。
,是山水写的诗,是岁月作的画,更是晋商精神在太行山巅上的一曲绝响。
历史的风云,总在平凡中酝酿惊雷。明末清初,出身寒微的送炭郎段成烈,因一场“神驴驮金”的奇遇,叩开了盐商的大门。泽州周边五县的盐引在手,段家驼队穿越太行险隘,行走在明清晋商的版图上。食盐似雪,白银如河,书写了晋商历史上独属段河的辉煌。
盐商大院便是这段史诗的实体注脚。棋盘院落中,石雕喜鹊登梅、木刻鹿回头,门楣上“瑞裡恪业”的匾额,将财源广进与家业恪守融为一体。更令人动容的,是段家“债逾廿年则免”的祖训。这份“以义制利”的胸襟,让商道超越了利益,升华为血脉里的信仰。
如今,79岁的后人段考立住在祖先留下的老宅子里。一个人,守着一方老院子,过着清静安逸的生活。虽然年轻人都一个一个离开,他却说:“我舍不得离开这里。我再不守着,说不定哪天这老房子就塌了”。
段河村的屋檐下,悬挂着另一种宇宙。门楣匾额“和乐为贵”“群山拱秀”“树德务滋”,一个深山老村竟有如此文雅的表达,将耕读传家的理想凝结成岁月的墨香,至今散发着历史的沉韵。
段河村,是太行山写给华夏文明的一封长信。以山水为纸,以建筑为墨,盐商传奇是跌宕的笔锋,柴火月饼是温润的落款,门楣匾额是文明的印章。在这里,诚信如磐石,智慧如长河,利他如明月——三种力量交织,让一个深山村落超越了地理的局限,成为中华商业伦理与乡土文明的微缩史诗。
段河村的每一块砖石仿佛都在诉说:唯有将“利”字写入“义”的框架,将小我融于大地的脉络,文明方能如太行山般不朽,如丹河水般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