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有能量补给、营养补充等特定功能饮料的需求持续上升,功能饮料成为增长最快细分品类。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到1665亿元,同比增长11.3%,占软饮市场13.3%。
其中,能量饮料为核心品类,2024年零售额1114亿元,同比增长9.1%,占功能饮料市场的66.9%。销量达到75亿升。预计到2029年,将分别增长至1807亿元、117亿升。
中国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为5.3升,远低于美国(17.1升)、德国(16.3升)、日本(7.5升)等发达国家,也不及泰国(9.4升)、越南(6.1升)等东南亚国家。随着消费者接受程度及认知度提高,能量饮料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9年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将以9.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加至8.4升。
按销量计算,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前五大公司市场份额合计超过八成。排在第五位的是泰国天丝,市场份额4.6%,产品包括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0糖果味”红牛®维生素能量饮料以及瓶装红牛®能量饮料。
近五年来,天丝集团在华投资累计达到43.6亿元。2020年在北京注册成立中国区总部,同年7月西北红牛生产基地在银川市正式投产。2023年12月,投资20亿元的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今年1月,位于广西—东盟经开区的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广西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产,一季度产值达75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9月起,养元饮品开始负责红牛安奈吉(天丝在中国市场推出的能量饮料品牌,2022年更名为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在北方市场的运营权。财报显示,去年公司功能性饮料实现营收6.49亿元,同比上涨45.02%。
第四名是达利食品,市场份额6.8%。2013年推出的“乐虎”功能饮料,先后赞助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中国方程式大奖赛(CFGP)、F4中国锦标赛、国际足球俱乐部超级杯、TGA腾讯电竞运动会夏季总决赛等,结合体育赛事开展联动体育营销活动,不断扩大知名度。
中沃实业以7.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其前身是一家濒临破产的食品厂,总部位于河南济源。1988年10月王怀宣被聘为厂长,在他的带领下起死回生,并在90年代转型进入饮料行业,如今已形成超过1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下设6个生产厂区,总占地面积810余亩,拥有40余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涵盖能量系列、饮水系列、茶饮果汁、咖啡奶茶、蛋白乳饮、冲泡浓缩。
旗下的能量饮料品牌“体质能量”,走的是“量大价低”市场路线,以600ml为主销规格,主要布局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市场,被奉为“河南走出的大个子”。值得一提的是,体质能量还率先布局1000ml大容量包装牛磺酸能量饮料,以满足上班族、游戏族、健身族,长途汽车司机等需求。
华彬集团位居次席,市场份额22.0%。由于中国红牛商标归属权的不确定性,影响集团对产品品牌和经销渠道的投入,也影响到经销商对品牌继续经营的信心和经营投入。
曾经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大单品,已不见往日的辉煌。推出的战马,尽管在推广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市场份额始终在1%左右徘徊,难以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战马品牌需要在差异化定位、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策略及渠道拓展上持续加强,才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东鹏饮料稳居第一,市场份额达到40.1%。同时它也是前五名中销量增速最快的企业,2022-2024年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8.5%。如果以零售额计,东鹏饮料在在中国能量饮料行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31.4%。
根据财报显示,去年“东鹏特饮”收入同比增长28.5%至133.03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84%。能量饮料销售量超过300万吨,同比增长29.14%至308.34万吨,相当于全国人均年消费量约为2.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