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清晨六点,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创业路与哲里木大街交叉路口的早市内热闹非凡。现磨芝麻酱的焦香、刚出锅豆腐脑的豆香、大锅里烀玉米的醇香,还有各类瓜果蔬菜的清香……这是独属于霍林郭勒的早市“味道交响乐”。
清晨六点的霍林郭勒的早市(袁宇波 摄)
“苞米一块钱一穗,来看看。”摊主老邵一边吆喝,一边招呼正在挑玉米的大娘。茄子、辣椒、大蒜、鹅蛋等在他身前摆了满满一排。“这苞米都是现掰下来的,还带着地气呢!”老邵介绍着。
从入口往里走去,道路左右两侧被填得满满当当,左边的紫豆角、辣妹子、奶嚼口、乌日莫,右边的红皮土豆、胖乎蘑、虎皮柿子、太阳花,前边路口的馄饨、馅饼和牛肉……市民夹着小袋子或拖着拉杆车在早市里穿梭,初秋的烟火气便在摊主的吆喝声和市民的询价声中渐次铺开。
摊主在制作十三香(袁宇波 摄)
天更亮些,上班族开始加入采购大军。五块五的油条豆腐脑管饱,新烀出锅的玉米五块钱两根……早餐就这样轻轻松松解决了。八点左右,摊主们默契地收起篷布、小三轮车或青菜框,没一会这条道路又恢复成普通的非机动车道,直至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摊主们重新回到自己的摊位,就这样循环往复,开始新一天的吆喝。
早市上的油条(黄立新 摄)
在霍林郭勒初秋的早市里,藏着这座塞北小城的丰收故事。它不仅维系着城市的胃,也守护着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那些带着尘土的蔬菜、冒着热气的食物和带着乡音的吆喝共同编织成小城清晨的烟火画卷。
市民在购买新鲜的豆腐(袁宇波 摄)
霍林郭勒创业路与哲里木大街交叉路口的早市,6月10日开市至10月末闭市,每天清晨四点到八点,市民可到该区域进行采购。(袁宇波 赵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