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润泽了吴忠,这片被赋予“中国塞上硒都”称号的沃土,孕育出众多优质的粮畜产品和瓜果蔬菜。吴忠市利通区的黄金牛奶和有机蔬菜、吴忠市红寺堡区的肉牛和黄花菜、青铜峡市的大米和葡萄酒、盐池县的滩羊与荞麦、同心县的枸杞和红葱……也悄然奠定了吴忠早茶风味的基底。
正是这些优质的食材,为吴忠早茶注入了独特的灵性。吃在吴忠,不仅是品尝新鲜本味,更是体验从土壤到餐桌的可溯可靠、吃得放心。
PART.01
好牛肉
赋予面灵魂
初秋时节,在利通区五里坡肉牛养殖基地里,工人们正驾驶着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在圈舍间穿梭,科学配比的营养饲料随着出料口均匀地落入食槽,一头头毛色光亮、体格壮硕的肉牛正在有序进食。
这正是餐桌上那一碗鲜香牛肉面的起点。
吴忠的牛肉脂肪洁白、肌肉红润,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大理石花纹外观明显、蛋白质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矿物质元素种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集营养与风味于一身的优质牛肉。
“肉好的秘密,其实就是‘吃得好、睡得好’。”吴忠市宁翔农牧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刘吉国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来。他们坚持长周期科学饲养,在不同阶段投喂不同配比的日粮:前期侧重粗蛋白,中期平衡淀粉与蛋白,后期注重高脂肪和高能量。日常管理更是细致入微,每日清粪、定时投喂、24小时不间断推料、每周两次消毒。
“这样养出来的牛,品质好、增重快。我们每月出栏两百多头牛,牛经纪人早早就会等在公司门口收购。”刘吉国说。
而这,只是牛肉走上吴忠早茶餐桌的第一步。
清晨的宁夏涝河桥肉食品有限公司,又是一番忙碌景象。9月2日一早,载满肉牛、滩羊的车辆陆续驶入。负责入场查验的工人周建国站在门口通道处,仔细核对《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清点数量、验看耳标。据他介绍,每天大约有60辆车进厂,完成严格查验后,经全面消毒驶入待宰区,接受两小时的健康观察。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宁夏涝河桥肉食品有限公司二十多年来已建立起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控制体系,管理并经营着宁夏最大的牛羊肉屠宰交易批发市场。该公司年屠宰羊100多万只、牛8万多头,年加工生产牛羊冷鲜肉3000吨、牛羊副产品5000吨,年交易额达到20亿元。
马涛是派驻该企业的兽医,他与团队成员严格把控每一道肉品的检验流程,并借助“宁夏牧运通”系统,建立起从养殖场户的注册备案到免疫信息记录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体系。“我们出厂的肉品必须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二维码追溯卡环,真正做到来源可溯、品质可信。”吴忠市利通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小伟说。
吴忠市利通区食名轩早茶店是宁夏涝河桥肉食品有限公司的“常客”,负责人吴涛对牛肉品质极为看重。他说道:“我们所用的牛肉,从宰杀到送达门店,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随后立即进行冷藏排酸处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留牛肉本身的鲜香和细腻口感。”
从牧场到餐桌,吴忠的肉牛最终化作餐桌上的一盘盘五香牛肉、一碗碗醇厚的牛肉面汤,成就了吴忠早茶中最踏实、最鲜香的地道风味。
PART.02
绿色有机
保障蔬菜鲜
各式新鲜蔬菜,是吴忠早茶餐桌上不能缺少的一抹亮色。或蒸或煮或炒或烫,或腌或拌或溜或炸,白菜、豆角、茄子、乳瓜、菠菜、萝卜、香芹等经过精心烹制,淋上多味调汁,无不激发人的食欲。
这些新鲜时蔬,源自富硒土地的绿色有机,田间地头的精心耕耘。
9月3日,在利通区东塔寺乡新接堡村,农户们正在大棚内悉心管护绿意盎然的茼蒿。“我们这用的都是有机肥,还经常请‘土专家’提供技术指导,菜一出棚就直接送往本地市场。”村党支部书记马占伏介绍,全村65座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豆角等多种优质蔬菜,大量产品供应本地农贸市场。
不仅叶菜类供应充足,规模化种植也为吴忠早茶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在青铜峡市邵岗镇的香芹种植基地里,上百名工人正娴熟地将香芹拔起、修剪、捆扎、码放。通过全面推广覆膜穴播压沙节水、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等种植技术,这里已构建起从起垄、覆膜、移栽到采收的机械化应用生产体系,为香芹的规模化、绿色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清晨刚刚采收的蔬菜,一早便能出现在农贸市场的摊位上。每天清晨五六点,吴忠市鑫鲜农副产品市场已是一片繁忙,车辆往来不绝。配送员孙正来自小穆蔬菜批发店,他说道:“我们按订单配送,早晨是最忙的时段,这些蔬菜主要送往本地的餐饮店和超市。”
作为全区第二大农产品批发市场,鑫鲜农副产品市场主要经营蔬菜、水果、粮油、肉禽蛋、水产品等230多个品种,市场有固定摊位600多个、流动摊位200多个,日进场车辆达到850辆,日客流量达15000人次,市场年交易量达35万吨,年交易额达18亿元。
在高效流转的同时,市场严把食品安全关,成为早茶品质的重要保障。吴忠市鑫鲜农副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吴洪斌介绍道:“我们要求所有入场商户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书,每批进场蔬菜均须提供产地证明或自产自销凭证。市场还配有专用快速检测室,所有进场蔬菜必须经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PART.03
好面粉
吃出面点香
9月7日清晨,吴忠市利通区食名轩早茶店面香味四溢。拉面师傅杨学云手起面落,一抻一拉,细白的面条在空中划出柔韧的弧线,落入滚锅;另一边,金黄的酱香饼在铛上烙得嗞嗞作响,烫面油香在油锅里渐渐膨起,满室皆是麦香与油香交织的暖意。
“咱吴忠人吃早茶,面点是绝对的主角。”忙着和面的杨学云说,“一桌早茶好不好,先看面点筋道不筋道、香甜不香甜。”他所在的面馆每天要用掉一百多斤面粉,和面、醒面、搓条、拉制,每一步都关乎着早茶桌上最终的口感。
吴忠市利通区满碗香早茶的面点师丁梅琴凌晨四点就开始忙活,“糖糕要外脆内软,发糕要蓬松不酸,酱香饼要层次分明——每一种面点都有自己的‘面粉脾气’。”她笑着说,“好些老师傅能用手一捏就知道面粉‘吃’了多少水、含多少筋。”
这份对面点口感的执着,背后是对面粉质量的严格把控。9月1日,在宁夏中桦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拉面实验室”,研发人员正使用电子式粉质仪检测面粉粉质。“我们每天用生产的面粉模拟面馆制作流程,和面、醒面、拉制、烹煮,不断测试拉面的拉伸长度、煮后吸水率、口感弹性,并根据测试结果动态调整工艺参数,确保面粉适配实际使用场景。”公司副总经理周泽鹏介绍。针对拉面,他们特别研制了牛肉面专用粉,而各类花色面点则优选雪花粉和特一粉,以保持面香的纯正和口感的细腻。
如今,吴忠早茶的面点种类已从传统的几十种拓展到上百种,干烙饼、紫薯饼、苦荞锅巴、糖糕、江米条、烫面油香……甜咸各异、花色纷呈,但唯一不变的,是对面粉品质的执着。
“早茶上的面点,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承载着当地人的情感与记忆。”经常光顾食名轩早茶店的老食客杨瑞感慨道,“那份入口的韧劲和麦香,是吴忠人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
宁夏中桦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赵清坤介绍,今年1月至7月,该公司销往利通区牛肉面馆及餐厅的面粉总量达408.89吨。
从实验室精准配粉到面馆现场制作,这一缕醇厚而熟悉的麦香,正悄然推动着吴忠早茶走向更远的地方。(见习记者 周志敏 李金汰 徐行)
来源:吴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