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蒋冰雁
当白酒行业步入“政策调整、消费转型、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深水期,坚守品质底线,应对市场变局,才能更好地释放出品牌的发展韧性。
在品质立足的发展根本之下,金徽酒依托秦岭南麓的生态优势、独树一帜的“三低工艺”,以及严苛管控的专家团队,构建起了难以复制的品质“三重奏”。
01
秦岭南麓,“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孕育生态禀赋
自然禀赋,是白酒的灵魂。所谓“天人共酿”,“天”就是自然环境和微生态环境,这也是为什么产区成为白酒品质与风味核心标志的原因所在。
好山好水出好酒,依托秦岭南麓生态产区,金徽酒开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卓越之路。
占地3000余亩的金徽酒厂,坐落于秦岭山脉南麓、嘉陵江上游的陇南徽县。方圆150平方公里有郁郁森林覆盖,嘉陵江源头水从酒厂穿过,“陇上江南”的美誉名不虚传。
此外,秦岭泽被天下的自然环境、南北分界的地理位置、“世界物种基因库”的自然资源等,赋予了金徽酒酿造高品质白酒所需的海拔、温度、降水量、光照度、风速度及微生物等,这里不仅是自古以来的“酒乡”,更在2024年被中国酒业协会官方认证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秦岭南麓白酒之乡”。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曾提到:“自然的天赋和微生态的培育,正是金徽酒的美酒基因。”
在九频道看来,每一滴金徽酒,都蕴藏着秦岭的呼吸与自然的馈赠。随着中国白酒行业的竞争进入产区生态价值时代,金徽酒品质背后的生态密码,也将逐渐转化为可量化的产品科学体系,构成金徽酒独一无二的品质竞争力。
02
“三低工艺”,低温慢酿诠释甜润哲学
秦岭生态,带来了金徽酒卓越品质的天然优势;“三低工艺”,则是金徽酒对这“天时地利”自然生态的尊重与延伸。
顺应秦岭南麓自然低温的环境,金徽酒在行业追求效率和产量之时,始终坚持“低温慢酿”,这不仅是品质的坚守、对消费者的承诺,更是对“天人共酿”酿造哲学的生动诠释。
金徽酒低温入窖、低温发酵、低温馏酒的“三低工艺”,传承千年,是金徽酒品质的核心保障——
低温入窖:18-21℃,比行业平均低2-3℃,使淀粉糖化更充分,酒体醇甜丰厚,成就“回味甜”的独特口感;
低温发酵:顶温不超过32℃,低于行业1-3℃,有效抑制杂醇生成,保障酒体纯净,带来“醒酒快、人轻松”的体感优势;
低温馏酒:20-25℃,比行业低3-5℃,保留更多活性风味物质,使得香气馥郁持久,形成“入口润、下咽顺”的绵柔风格。
为了实现对“三低”的精准把控,金徽酒研发了“窖池测温用物联网监测系统”,为每个窖池配备“蓝色耳朵”探测仪,实时监测糟醅发酵温度,绘制发酵温度曲线图,不仅为酿酒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更提升了出酒率和白酒质量。
此外,金徽酒还设立了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的检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引进国际顶尖装备及检测技术,助力产品检测研发和成果转化,保障产品品质的持续提升。
在传统酿造技艺坚守与现代科技赋能的完美结合下,金徽酒走出了一条兼具自然禀赋与技术理性的品质之路。其所酿造的,不仅是一瓶酒,更是一套完整的酿造生态系统与品质哲学的全面表达。
03
人才筑基,顶尖团队铸就品质护城河
品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而金徽酒在技术人才方面的积累,堪称行业标杆。
据了解,目前金徽酒拥有由1名中国白酒首席品酒师、7名国家级白酒评委、28名省级白酒评委以及1000余名酿造技师组成的专家技术团队,共同构筑起了金徽酒坚实的技术后盾与品质保障体系。
其中,金徽酒总工程师张智良,已在白酒行业深耕四十余年,不仅开创了北方甜润型浓香白酒的典型风格,更荣获“中国白酒首席品酒师”“中国酒业工匠之星”“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权威荣誉。
“中国白酒首席品酒师”,是中国白酒感官品评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折射出金徽酒技术人才培养与高技能队伍建设的生动缩影。
除此之外,金徽酒还积极投身人才培养,与江南大学、甘肃省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科研生产联合体,注重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高素质专业队伍。
金徽酒专业团队的配置,标志着其品评能力已居于行业巅峰。随着金徽酒人才战略的深度执行,将形成覆盖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的技术网络,不仅能够确保产品品质的全链条稳定,更将进一步提升品质高度与创新边界,为白酒行业品质打造树立样本。
在中国白酒品质升级浪潮中,金徽酒以独特的生态产区、酿造技艺和专业团队脱颖而出。未来,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认知的不断深化,像金徽酒这类具备“生态优势+工艺优势+团队优势”的品牌,也将在行业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并以自然与匠心的双重魅力,书写中国白酒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