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烤馕与杭州月饼的团圆,让人怀念 来钱报朋友圈,继续分享你的#五彩假期# 本报记者 段罗君
浙江日报紫藤花开流沙冰箱贴 |
国庆中秋长假进行时,“钱报朋友圈”也同步开启了两大福利活动:分享我的#五彩假期#和#花式晒圆#征集活动,邀你用镜头与文字,定格假期里的动人瞬间。
在钱报朋友圈里,大家用独特的视角,分享身边的“圆”:@日出日落分享了新疆烤馕与杭州月饼同在月下的团圆。
无论是归家团聚的温馨,还是出行在外的惬意,你们分享的#五彩假期#,都让这个假期格外鲜活,就连餐桌上那盘“番茄炒蛋”,也因节日的到来,增添了几分家国的韵味。
一张照片、一段文字,或是一段短视频,只要裹着你的假期故事,都欢迎分享到“钱报朋友圈”。
我们已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浙江日报紫藤花开流沙冰箱贴(见下图),等待你来哦。
5年前在新疆画下一个“圆”
一个跨越山河、连接思念的圆——钱报朋友圈的老朋友@日出日落分享了这个关于“圆”的故事:
都说“月是故乡明”。可2020年的国庆中秋长假,我们偏要远行,去新疆阿克苏,与支教的孩儿她爸团圆。
中秋夜,新疆的烤馕又大又圆,与我们从杭州带来的月饼并置月下。两种“圆”相遇,一口酥香,一口甜软,便是团圆最实在的滋味。
在白沙湖边,他教女儿打水漂。石子跃过水面,荡开一圈圈圆圆的涟漪。女儿虽没学会,但那清亮的笑声,却像另一道水波,在蓝天下飘出很远。
最动人的“圆”,藏在人心里。小餐馆老板看我们仅三人,连忙摆手:“中份够了,别浪费。”他被炉火映红的圆脸上,满是诚恳。上菜前,还端来自家种的桃子说:“甜,尝一个。”那一刻,圆的不只是盘子,更是人心。
如今,归来已有数年,可新疆的“圆”仍在延续。他支教时结识的老师,成了长久的朋友——秋日互寄特产,他寄去临安山核桃,她寄来新疆红枣;教师节时,他的手机里涌来新疆学生的祝福:“常想起您种下的观念种子”“语文之花在您的教诲下绽放”……
教育,不也正是这样一个圆吗?从付出到成长,从分离到牵挂。当年播下的知识种子,如今化作跨越山海的问候与成长的喜悦,这本身就是一种圆满。
其实,@日出日落的爱人,大家并不陌生,也是钱报朋友圈的老朋友——@潜语文。他时常在钱报朋友圈里分享他与学生们的点滴,以及他对校园那份深沉的热爱。
如今,回望2020年的假期,@日出日落感慨万千:“我们在新疆画下的那个‘圆’,不只是月、是馕、是湖面的涟漪,更是人与人的相遇,心与心的呼应。是千千万万个小家的团圆,与来自四面八方的牵挂,共同描绘出祖国安定幸福的‘大圆’。这个圆,不曾因假期结束而消散。它在岁月里,愈发圆润,也愈发香甜。”
更多读者分享“五彩假期”
读者@潮客_周益飞
这碗番茄炒蛋,藏着国旗色与烟火心。
国庆中秋的团圆饭桌上,总少不了那道红亮金黄的国民菜——番茄炒蛋。对坚守厨房的厨师而言,这抹与国旗同频的色彩,是对家国最质朴的告白,更是刻在记忆里的温暖味道。
小编:跟着周老师学炒菜,这道菜是小编炒得最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