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龙醢,是传说中以龙肉所制的美食。可惜龙乃另一个维度的生物,想见一次都难,更别提将其装盘上桌了。
退而求其次,就是“土生土长”的蛟肉了。
蛟乃无角之龙,需要走水渡劫历五百年方能化龙,而且其性情凶悍,善发洪水,即便不比真龙,可也不是凡夫俗子惹得起的主。
可据说在清末,竟有一位秀才尝过它的滋味。
一:山中怪鸭
光绪年间,杭州萧山有位姓李的秀才,在当地一大户人家充当西席。主人高老爷子,本身亦是饱学宿儒,经史之外尤谙草木虫鱼。
某日,邻居上山砍柴的时候,从土里挖出一只奇怪的小动物。回来后,想着李秀才毕竟是个读书人,于是就带着它上门请教。
这怪物乍看像只野鸭,不过全身光溜溜的没有只鳞片羽。遍体漆黑如墨,双目紧闭,任人如何玩转逗弄,俱都纹丝不动。若非身体随着呼吸还在轻微蠕动,还以为就是个木雕石刻。
李秀才看得抓耳挠腮,CPU都快被干烧了,却怎么也想不到它的出处,最后只能摇头作罢。
恰巧主人高老爷子遛弯回来,见此眼前一亮,嘴上装作不经意道:
“哪里抓来的野鸭子?出个价吧,晚上正好添道菜!”
掂了掂沉甸甸的钱袋子,邻居欢天喜地地回家了。高老爷子这才面露喜色,好像捡了个大便宜。
二:无水清蒸
直到去了厨房,见李秀才仍是一脸问号,高老爷子才神神秘秘道:“这可是蛟呀!”
李秀才听得浑身一颤,拔腿就要跑,被高老爷子一把拉住,哈哈笑道:
“无妨无妨,幸而它双眼还没有睁开,仍在幼年,尚不能兴风作浪。”
“不过,若将其烹而食之,也就是传说中的龙醢,可是世间难得的美味!”
就见高老爷子亲自撸起袖子,架起铁锅,猛火灼烧,直烧得锅底通红,不见半星水汽,才将那怪鸭投进锅中,盖上厚重的木盖,至此才长舒一口气道:
“只是切记,此物身上万万不可沾一滴水。但凡沾了一滴水,它便能升腾变化,平地生波,到时方圆十里,恐怕都要化为水域泽国,我等也都成水底亡魂了。”
不一会,就听见锅里 “鬻鬻” 作响,好像有风滔之声。紧接着,漆黑的汁水从锅盖缝隙中汩汩溢出,前后溢出有四五石之多。那黑水黏稠如墨,落地后就慢慢渗进地里,不见一丝水渍。
待黑水不再溢出,高老爷子这才打开盖子。
三:至死不忘
只见原先那怪鸭已经熟透,褪去了原本的漆黑,变得白如凝脂,晶莹剔透,还散发着淡淡的异香,沁人心脾。
高老爷子小心翼翼地将其薄切成片,浸入家藏的美酒中,再调以精心酿制的醯醢,邀请李秀才一起品尝。
李秀才起初还有点战战兢兢,一口下去后,顿时忘乎所以。那肉片入口即化,鲜腴之味直透五脏六腑,便连神魂都仿佛要破壳而出。只觉这般美味,世间珍馐无以过之。
可惜这怪物本就跟一只鸭子般大小,加上体内黑水都被蒸干,切成片不过一小盘,很快就被二人一扫而光。
不过那滋味,李秀才恐怕至死都不能忘却。
不管是郭璞注《山海经》:“蛟似蛇,四足。”还是王逸注《楚辞》:“龙无角曰蛟。”这怪鸭都跟典籍所载的“蛟”的形象相去甚远。
那么,这怪鸭是否真如高老爷子所言,是传说中的蛟呢?
本篇出自清末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
更多志怪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