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的晨曦暮霭里,六千年时光深处,流淌的是清冽的琼浆,更是一部活着的酒文明史诗。
草木枯荣、岁月更迭,杏花村汾酒始终以不变的匠心与求索的勇气,在传承的根脉上,萌发创新的枝芽。这是历史长河凝结的琥珀,亦是时代脉搏跳动的回响。
让我们循着汾酒的脉络,开启一段关于坚守与突破、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品味那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醉美”真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汾酒的生命力,深藏于“传承”与“创新”这一永恒命题之中。传承,是守护流淌在血脉里的六千年酿造基因,是敬畏天地、恪守古训的不变初心;创新,则是顺应时代潮流、永攀品质高峰的不竭动力,是在坚守本真中寻求更完美的表达。
酿酒车间里,00后新员工正紧攥着铁锹站在润糁池前,生疏地将红糁推向热水拌和。
“润糁是最基础的。润好糁起好步,糁润不好酒也酿不好。”已与这方酿酒车间相伴三十八年的老师傅在一边教导。“润糁”是汾酒酿酒的首要步骤,也是学徒们初来酿酒车间需要学习的第一步。
师傅说,润糁要遵循“四二合一再倒一”的原则,将和好的糁分成四堆,再逐步合并成两小堆,最后合为一堆。堆放时要边倒堆边用扫帚打散疙瘩,确保原料均匀。润糁完成后,再闷堆5-10分钟,之后再次翻动。徒弟照做。
“酿酒靠眼力、靠经验,更靠心性。”师傅说道。
这是酿酒车间最常见的画面,酒气升腾中,关乎千年酒脉存续的新老对话,不时上演。
师徒传承,汾酒精神延续的“内核”
师徒传承,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汾酒基因。“会做酒和做好酒是两码事。”酿酒老师傅一句话道出了这门传统手艺对经验的倚重。
如酿酒时同一批原料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伴随温度、湿度的变化,配料方法存在差异,外界因素干扰以及工人对细节的把控,都影响着最终的出酒量。“熟悉酿酒的技艺流程两三个月就可以,但是要做好很难,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一位年轻师傅已经做了12年的酿酒工,现在依旧需要时不时向师傅请教。
制曲同样是一门靠经验积累、口传心授的技术活。
曲房里,师傅将手掌悬停在曲块上方片刻,随即稳稳地、轻轻地将整个掌心贴向曲块中心——如同中医搭脉。“42度了。”他说道。一旁的年轻学徒反复触摸、感受,努力想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手感”。“别急”师傅拍拍他的肩,“这‘手心上的温度计’,得靠时间磨出来。”手心测温、听声辨曲,这是制曲师傅日复一日悟出的“身体标尺”,是掌心记忆与曲块生命的对话。
其实,老师傅们身上最难能可贵的,远不止手上的技术活。还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那股子耐心劲儿,是对好酒那份近乎固执的坚持,对每个环节标准苛刻的把关。这些看不见的“心法”,都藏在每一次拌料的轻重缓急里,在装甑时对火候的精准拿捏上,在制曲时对温湿度毫厘不差的感知里。
“言传身教”在这里真正有了具象化体现。“没有师傅的传、帮、带,就没有汾酒第二代、第三代的工人;没有传承,酿酒就不叫技艺了,很多传统的技艺必须要手把手教,一点一滴地悟。”师傅感叹。
在过去悠长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的“汾酒人”始终坚守传统技艺,确保每一滴汾酒都蕴含着自然的精华和匠人的智慧,并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中让这份古老遗产焕发新生。因为,传承不仅仅是对技艺的复制,更是对汾酒精神的延续。
如今,随着更多的90后、00后踏入车间、曲房,在一场场“新老对话”中,汾酒明天的品质图谱正在绘就。
汾酒复兴第二阶段,打造更全能、更专业的人才链
今年6月,在杏花村的晨曦中,三十张朝气蓬勃的新面孔相继走进汾酒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大师团由汾酒极具经验的7位非遗传承人组成,以推动年轻人才培养。学员中18人拥有本科文凭、12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来到公司的第一年将要系统跟随大师们学习汾酒技艺流程,并轮转于酿酒、制曲、勾调等各个一线岗位。
——这是公司2025年“引进人才与先进学徒计划”的开端,一场静水深流的人才革命正在千年酒脉中奔涌。
汾酒人才战略迎来了重大变革。年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进一步强调了“人才纲领”的重要性,新时代汾酒的人才发展与市场、品质、文化等同等重要。其中提出,要形成引进人才与新型学徒制相结合的人才结构;要建立专家型、服务型、管理型“三结合”的人才标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新型人才战略,公司今年对年轻人才招揽与培养模式发生明显变化。一是开启社招模式,从全国大学筛选专业且高素质酿酒人才。被选拔为“新型学徒”培养的30名年轻人便均由社招引进。二是培养方式上进一步突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理论与实操相辅相成的创新模式,旨在培养出一专多能、综合素质更高的新一代汾酒人才。根据公司“人才引进”新型学徒培养规划,社招新人将接受团队建设、常识共识、岗位技能三个板块的培训。
团队建设方面,主要通过团建培训,提升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掌握全局能力等;
常识共识方面,采用“内训+外训”的方式,课程涉及汾酒复兴纲领、汾酒生产工艺技术、汾酒历史文化、品酒知识、质量管理、行业前沿动态等;
岗位技能方面,引入了更全面的培训课程、更有资历的大师授课,以及更重实践的成果考核等,由技能大师以及本岗位导师形成双师教学。其中岗位导师负责指导学员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员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技能大师则负责对学员交叉培养,覆盖制曲、酿造、贮配、品评等汾酒酿造全链条,通过案例分析、集中研讨等方式,系统培养学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见,“引进人才”新型学徒培养内容覆盖面全、涉及环节多,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造。培养方法与时俱进的同时,坚持以老带新、师徒传承的代际更替的底层逻辑不改,这也是白酒这个极其依赖手工酿造的行业,酿酒经验与精神传递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模式让我们了解得更全面,学习到的更多。这对于我们更快地投入工作、更深地理解这份工作帮助很大。”学员对此感触颇深。
6000年酿造史、1500年成名史、800年蒸馏酒史、300年品牌史……无疑,传承是这缕清香千年来亘古不变的底色,创新则是其面向未来的力量。
公司始终坚持以匠心育人才、以人才塑品质,持续完善“师带徒、老带新”的人才孵化体系,推动传统技艺与时代创新深度融合。我们要牢牢把握复兴新阶段的发展机遇,夯实人才根基、筑牢品质长城,让清香一脉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在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彰显企业担当、贡献汾酒力量。
来源:商业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