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客人一进我店门就瞅着酒瓶子发愣,指着度数问我:“老板娘,这52度跟42度喝起来能差多少?”这话可算问到点子上了!
我干这行二十年,可是亲眼看着白酒的度数怎么一步步变过来的。刚开店那会儿,来的都是67度、65度的老白干,那真是“一口下去一条线”,老酒友们就爱这个劲头。后来到了八九十年代,大家生活好了,也开始讲究养生了,这酒的度数才慢慢往下降。现在我这货架上,从十来度的到七十二度的“闷倒驴”都有,不过说实在的,卖来卖去,最跑量的还是那老几样。
啥是酒精度数啊?简单说,就是在20度的天儿里,酒精在这瓶酒里占多大地方。比如这瓶38度的,就是每100毫升里头有38毫升是纯酒精。按国标,40度往上算高度酒,25到40度算低度酒。但咱们老百姓心里还有杆秤:50度以上那是高度,40到50度算中度,40度以下喝着就没啥压力了。
您还别说,这挑度数跟挑鞋真是一模一样。上周有个年轻小伙,非要找他爸常喝的53度茅台,我劝他:“你先别急,给你爸带瓶42度的试试?”好家伙,第二天专门跑回来谢我,说他爸头一回喝得这么舒服,还没上头。
从我这些年的账本看得真真儿的,52度、53度、42度、50度这几个数是绝对的主力,再加上38度和45度的,几乎占了八成的销量。特别是52度的五粮液和53度的茅台,老酒友们认这个,逢年过节都得提前跟我打招呼留着,晚了真就没了。
不同香型白酒度数不同
不同香型的酒,对度数那叫一个挑剔。酱香型就跟个老学究似的,认死理——就得53度!我跟茅台镇的老师傅聊过,人家说这里头有科学:酱香酒里香味物质上千种,只有在53度这个坎儿上,才能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抱得最紧,喝起来醇厚饱满,香味也拉得最长。度数一低,香味就散了;再一高,酒精味就压不住了。
浓香型就随和多了。52度是主流,像我家那泸州老窖,老酒鬼们都认这个数。但42度和50度的也一点不差,尤其是年轻人聚会,开瓶42度的,都说顺口,好下喉。
想起去年过年有个趣事儿,一老主顾非要退一瓶46度的清香型,直嚷嚷“没味!跟喝水似的!”我给他换了瓶53度的,他咂摸一口,立马眉开眼笑。所以说啊,这度数真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是看人下菜碟。
现在我瞅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白酒,他们普遍更待见38度到45度这个区间,说是不辣喉、不易醉,第二天起来该干嘛干嘛。
其实啊,选择什么度数的酒,最终还是要看个人口味和饮酒场合。如果是老酒友,可能更喜欢52度、53度这样的高度酒,喝着带劲儿,香气也更浓郁;如果是刚开始喝白酒的年轻人,或者酒量不太好的朋友,可能38度、42度的低度酒会更合适些,入口柔和,不容易上头。
*本文由鸿旺酒礼曾姐原创编辑,转载请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