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鄂托克旗街头,一串裹着乳白奶皮的糖葫芦正成为新晋“流量担当”。这款刷爆抖音、小红书的网红美食,如今终于扎根本土 —— 以鄂托克旗的手工奶皮为灵魂,搭配草莓、山楂、青提三种鲜果,在晶莹糖壳的包裹下,演绎出“草原风味 + 传统小吃”的绝妙碰撞,让居民们纷纷买来品尝。
“咔嚓”一声咬开琥珀色的脆糖壳,三种口味各有乾坤:经典山楂款酸甜生津,去核后的山楂果肉饱满多汁,酸香与奶皮子的醇厚形成黄金配比,乳香巧妙中和了糖衣的甜腻,余味带着淡淡回甘;草莓款堪称“颜值担当”,饱满的果实裹着绵密奶皮,果香与奶香在舌尖同步绽放,甜而不腻,软嫩多汁的果肉与脆糖、柔润奶皮形成三重口感;青提款则主打清爽暴击,无核青提的清甜多汁遇上浓郁奶香,脆糖外壳锁住鲜果水分,入口先是糖衣的脆甜,接着是青提的水润,最后奶皮子的醇香慢慢化开,层次丰富到犯规。
据了解,这款糖葫芦的灵魂—— 奶皮子,源自鄂托克旗牧民手工制作的 “乳中精华”。采用纯牛奶微火慢熬数小时,待乳脂自然凝结后揭起,8斤鲜奶仅能熬出1斤奶皮,无任何添加,状若凝脂,触之柔韧,闻之馥郁。正是这份地道草原风味,让网红美食有了独特的本土底气。
个体工商户吴宏宇
之前刷到奶皮子糖葫芦在网上爆火,就琢磨着把咱鄂托克旗的优势发挥出来。然后就开始着手做了,没想到还卖得挺好的。我们这个奶皮子糖葫芦有四五种口味,我们的奶皮子都是从本地牧民手里定点收购的,也能增加点他们的收入。
马什亥嘎查牧民苏雅拉其木格
我们做奶皮子一直遵循老法子——纯牛奶大火煮开,再转微火慢烘,不停搅动让水分慢慢蒸发,自然凝结的奶皮才够香。以前奶皮子主要是自家吃或卖给本地农牧民,现在因为糖葫芦,订单比以前多了三成。看着我们手工做的奶皮子被更多人喜欢,能让鄂托克旗的奶食走出草原,心里特别骄傲。
记者 伟力斯 毫日娃
编辑| 额尼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