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炖排骨,我特意多加了把玉米,软糯吸味儿。盛碗给婆婆端过去,她眉头一挑没接,我心里咯噔一下——坏了,忘了她最近说要控糖。正想解释两句,我老公从厨房探出头,擦着手就喊:“妈,这玉米是特意给您留的,人家营养师说老玉米升糖慢,比精米白面强多了,我让她少放肉多放这个,她还不乐意呢。”
婆婆眼睛立马亮了,接过去舀了一大勺,嘴里还嗔怪:“就你懂我,她一个小姑娘家哪知道这些。”我站在原地憋笑,刚才明明是他趴在沙发上喊“老婆,炖排骨必须放玉米才香”,现在倒成了他为婆婆特意安排的。你别说,这男人的嘴,有时候真比蜂蜜还管用。
刚结婚那阵,我跟婆婆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我总觉得她挑剔,炒个菜说我油放多了,拖个地说我没擦桌腿,连我买件粉色睡衣都要念叨“年轻人穿素净点好”。我也倔,嘴上不说,心里委屈得慌,转头就跟老公抱怨。
一开始他还当和事佬,左一句“我妈年纪大了”,右一句“你多担待点”,气得我直哭。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太傻了,光知道硬碰硬,不知道找个“传声筒”。真正变样是从一次包饺子开始的,我调的馅儿偏咸,婆婆吃了一个就放下筷子,脸拉得老长。我脸也挂不住了,正要起身回屋,老公突然夹了个饺子塞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哎呀,这味儿才正宗!我上次跟我同事去东北菜馆,人家饺子就这咸度,说这样才够味儿,妈您是没吃惯,我跟我老婆都爱吃。”
说着就往我碗里拨了好几个,又给婆婆夹了一个:“妈您再尝尝,配着醋吃刚好,不信您问她。”我愣了一下,赶紧点头:“对,我特意按他爱吃的口味调的。”婆婆将信将疑地尝了,没再说话,那天下午还拉着我教我怎么掌握盐量,絮絮叨叨讲了半天她年轻时候的事。
真的,真的从那以后就不一样了。我慢慢发现,婆婆不是故意挑刺,她就是过惯了苦日子,总想着省点、细致点。而婆婆也好像觉得我这儿媳虽然有点“马大哈”,但心里有她儿子,也就慢慢接纳了我的小习惯。这中间的功劳,全在我老公那“两头骗”的本事上。
前阵子我生日,用自己的年终奖买了个金镯子,怕婆婆说我乱花钱,藏在衣柜里不敢戴。结果被老公翻出来,直接拿去给婆婆看,说:“这是她攒了大半年工资给您买的,说您上次说金镯子戴着暖和,特意去挑的古法的,怕您觉得款式老气,还纠结了好几天。”
我下班回家,就看见婆婆戴着镯子在小区跟老姐妹们显摆,见了我拉着我的手不放,说:“花这冤枉钱干啥,我这老骨头戴啥都一样。”可那语气里的高兴,藏都藏不住。晚上还偷偷塞给我一个红包,说:“你拿着,年轻人花钱地方多,别总想着我们老的。”
其实我知道,老公这哪是“骗”啊,他就是把我不好意思说的关心,和婆婆没说出口的疼爱,都翻来覆去地传达到位了。上次我跟我闺蜜吐槽,她说她老公遇到婆媳矛盾就躲厕所抽烟,对比之下,我这老公简直是“神仙配置”。
前天晚上我起夜,听见老公在客厅跟婆婆打电话,说我最近工作累,老失眠,让她明天早上帮忙熬点小米粥。挂了电话转头就看见我,挠挠头笑:“妈熬的小米粥最养人,比你买的那些保健品管用。”我没说话,从背后抱了抱他,突然觉得,所谓的婆媳和睦,哪儿是什么天生投缘,不过是有人愿意在中间多费点心思,做那个最懂两边的“翻译官”。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以前总听人说婆媳是天敌,可在我家,偏偏是老公这根“纽带”,把我们系成了一家人。现在我跟婆婆一起跳广场舞,她帮我看快递,我帮她调手机字体,家里再也没有那些鸡毛蒜皮的别扭事儿。
那些还在为婆媳关系头疼的姐妹,真的别自己硬扛。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好,也不是婆婆太难相处,就是少了个会“办事”的男人在中间搭梯子。你家那位是躲在后面当“甩手掌柜”,还是像我老公这样的“调和大师”?快在评论区说说,让我也羡慕羡慕你们的幸福经~
上一篇:浇头面后厨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