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配豆浆,多少人的早餐标配啊。可前阵子我妈突然跟我说,以后别这么煮了,说小区张阿姨家孩子吃了上吐下泻,医生说是两者同煮有毒。我当时就懵了,吃了几十年的搭配,怎么突然就有毒了?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真有点犯嘀咕。毕竟张阿姨平时挺靠谱的,谁家孩子不舒服她都能说上个一二三。我那天早上煮豆浆,手都停在打鸡蛋的动作上了,盯着锅里翻滚的豆浆发愣。后来想想不对,这事儿得弄明白,总不能凭一句传言就改了几十年的习惯。
我特地去找了做营养师的发小琳琳,她听完就笑了。说这谣言传了快十年了,还总有人信。为了让我彻底放心,她拉着我去了她们实验室,说现场做个实验给我看。
实验室里瓶瓶罐罐挺多,琳琳先拿了点黄豆磨成浆,又备了几个新鲜鸡蛋。“你记不记得,以前老人还说豆浆里不能放糖?”她一边加热豆浆一边跟我闲聊,“其实跟鸡蛋这事儿差不多,都是没搞懂原理瞎传。”
等豆浆冒泡了,琳琳把鸡蛋直接磕了进去,搅拌成蛋花。我盯着温度计看,温度一直在100度上下。“关键就在这儿,”她指了指锅里,“说有毒的人,是觉得豆浆里有个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东西,会破坏鸡蛋的营养,还会让人中毒。但这玩意儿最怕高温,煮个五六分钟就全分解了。”
我凑近闻了闻,就是平时家里煮的蛋花豆浆味儿,香得很。琳琳又拿了杯没煮熟的豆浆,往里面冲了个生鸡蛋,“你看这个,才真有问题。生鸡蛋里可能有沙门氏菌,没煮熟的豆浆里抑制剂也还在,吃了才容易闹肚子。上次有个客户就是这么喝,上吐下泻的,还以为是同煮的问题。”
这我就明白了,合着以前传的“中毒”,都是没煮熟或者用生鸡蛋冲豆浆搞出来的乌龙。琳琳把煮好的豆浆倒了杯给我,“你尝尝,跟家里的没区别吧?这俩都是优质蛋白,一起吃营养还更全面呢。”
我喝了一口,温乎的,确实跟平时一样。想起小时候我奶奶煮豆浆,总喜欢敲两个鸡蛋进去,说这样我长得高。那时候也没见谁不舒服啊,现在想想,奶奶虽然不懂什么抑制剂,但知道把豆浆煮得滚沸,这就够了。
临走的时候,琳琳跟我说,其实好多饮食谣言都这样,抓着个专业名词就瞎发挥。“就像以前说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说会结石,后来不也证实了,只要菠菜焯水,一点事儿没有。”
回家路上我还买了点黄豆,晚上就给我妈煮了锅鸡蛋豆浆。她喝的时候还半信半疑,“真没事儿啊?张阿姨说她孙子就是吃这个闹的。”我把实验室的事儿跟她一说,她才松了口气,“原来是没煮熟啊,那我下次煮的时候多煮会儿。”
说真的,现在信息太多了,真得好好分辨。就像这鸡蛋豆浆,传了这么久的“毒搭配”,其实就是个烹饪不当的误会。你说这事儿怪不怪?好多我们从小吃到大的东西,反而被各种谣言说得不敢吃了。
对了,你们有没有听过类似的饮食谣言啊?比如什么东西不能一起吃的,说不定也是这种乌龙。我反正以后早餐还得是鸡蛋配豆浆,香得很,也放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