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洪大大
编辑 | 扬 灵
当赤水河的晨雾漫过酱香弥漫的河谷,当“中国消费名品”的金字招牌落户黔北大地,一场承载着产业梦想与文化使命的盛会正式启航。
11月18日,中国消费名品全国行(贵州站)暨“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区域品牌推广活动在茅台国际大酒店盛大启幕,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与媒体同仁齐聚一堂,共赴这场酱香白酒的产业之约。这不仅是一次区域品牌的集中亮相,更是贵州白酒产业向“中国名品”跨越的重要里程碑。
从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的荣耀加冕,到遵义、毕节两市联手打造的区域品牌矩阵,“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正以全国唯一上榜酒类区域品牌的独特身份,改写中国白酒产业的竞争格局。
1
从“地理标志”向“国品标杆”跨越
“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深入人心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区域经济的闪亮名片。今年4月,“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 作为遵义市与毕节市联合申报的区域品牌,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 “中国消费名品” 名单,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酒类区域品牌。
这一认证不仅是对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品质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贵州白酒产业从“地理标志”向“国品标杆”的跨越,为区域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公信力根基。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敖鸿致辞中强调,“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不仅是“省之大计”,也是“国之大者”,既是对酱香白酒文化价值与产业地位的认可,更赋予“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的时代使命,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构建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何映昆表示,产业名片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工业形象的特别彰显,产业实力的重要标识和经济影响力、感召力的具体象征。“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产业名片的建设意义深远,将成为贵州最为自豪的文化标识与产业标杆,也将成为传播中国声音、展现文化自信的靓丽使者。
随后,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敖鸿与中国酿酒大师季克良共同为“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区域品牌题字揭幕,遵义市、毕节市接牌,标志着品牌正式进入“政企联动、全域推广”新阶段。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与仁怀市、习水县、金沙县等七地领导共同登台,联合发布“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区域产业地图。这幅精心绘制的地图以赤水河100公里黄金酿酒带为轴线,清晰勾勒出 “四区多点” 的空间布局。
从红缨子高粱种植的“第一车间”,到古法酿造的核心厂区,再到全球市场销售网络的全产业链优势,让“一河串珠、全域飘香”的产业格局跃然眼前。
2
29家企业盟誓
区域品牌首批企业矩阵公布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主题,“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承载着多重使命。从地理维度看,它以赤水河100公里黄金酿酒带为核心,串联起仁怀、习水、金沙等优质产区,汇聚了贵州80%以上的酱香白酒酿造骨干企业,形成了 “一河串珠、全域飘香” 的产业格局。
从文化维度讲,它凝结了千年酿造工艺的智慧结晶,从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季节性生产,到“12987”的传统酿造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酱香白酒的匠心传承。
从产业维度而言,它搭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协同平台,通过统一标准、统一推广、统一服务,强化区域品牌的市场号召能级。
在“历久弥新的名品产区”环节,多位行业权威专家与企业代表带来精彩分享。历史文化学者,白酒文化学者,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央视《百家讲坛》前主讲人纪连海围绕“中国酒,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与发展”主题,阐述中国酒特别是以茅台为代表的贵州酒在历史经典产业中的地位,以及如何传承与发展。
纪连海表示,以茅台为代表的贵州酒之所以能被列为历史经典产业,是因为它们完美地体现了“历史经典产业”的所有特质,拥有数百年的历史传承、独一无二且复杂的酿造工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巨大的品牌价值。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中国食品协会副会长马勇分别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流通格局、产业品质升级等角度,解读“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作为经典产业代表的核心竞争力。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则通过品牌分享,展现了历史经典与时代创新的融合发展成果。
现场,贵州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与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代表共同登台,携手启动“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区域品牌首批企业矩阵——这份由29家企业组成的“核心舰队”,既囊括了茅台、习酒等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领军者,也吸纳了深耕细分赛道的创新新锐力量,形成覆盖全产业链、适配多元市场的完整梯队,生动诠释了贵州白酒 “一超多强、群星闪耀” 的产业格局。
与企业矩阵同步亮相的《区域品牌公约》,则以行业自律宣言的形式筑牢品牌根基。这份由全体矩阵企业联合倡议的公约,明确提出六项核心承诺:
以“敬畏自然珍爱产区”守护赤水河不可复制的生态禀赋;
以“传承工艺精益求精”延续“12987”等古法精髓;
以“严格管控确保质量”坚守纯粮固态酿造的品质底线;
以“真实标注合法竞争”规范市场秩序;
以“绿色生产低碳发展”践行可持续理念;
以“强化自律共谋发展”凝聚产业合力。
在长江酒道看来,这六项承诺既是对“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赢口碑”行业共识的践行,更构建起区域品牌公信力的“护城河”,为“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的长远发展注入制度保障与精神内核。
当天下午,平行活动专题对话举行,分别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典产业高地”“让中国酒文化有效触达消费者”“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多元消费场景”三个话题,由政企学媒代表展开深度研讨。
酒道视点:
“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 区域品牌推广活动的成功举办,其深层价值远超单一品牌的集中亮相,更在于构建了一套适配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生态型治理体系”。
正如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长江风酝商学院院长铁犁所指出,这意味着“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不再只是“赤水河的产物”,更要成为“中国白酒品质标准的制定者、消费潮流的引领者”。这种身份转变,倒逼产业从“靠资源吃饭”向“靠标准说话、靠创新发展”转型,推动茅台、习酒等龙头企业与创新新锐共同构建 “品质共同体”。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这一认证为区域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公信力根基,而公信力正是破解当前白酒市场“品质乱象”与“品牌信任危机”的关键。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已从“口感满足”升级为“品质确定性”与“文化认同感”,“中国消费名品”的动态管理机制恰好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国品认证的品牌赋能,到全链升级的产区支撑,再到多维创新的未来布局,“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 正以坚定的步伐,从区域名片走向国家标杆,从产业集群迈向全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