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过早文化里,豆皮绝对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其中最常见的是三鲜豆皮,还有一种叫蛋光豆皮,虽然都叫“豆皮”,但用料、口感和来历都不太一样。
三鲜豆皮是武汉最经典的一款,已经流传了四百多年。它的做法很讲究:用绿豆和米浆调成糊,在锅里摊成薄薄的皮,再刷上蛋液,煎得金黄。里面包的是软糯的糯米,加上鲜肉、香菇、笋丁做的三鲜馅,有的还会放点豆干、萝卜干增加口感。
糯米吃起来很扎实,甚至有点“噎人”,但正是这种实在的感觉,才特别有武汉早点的烟火气。
蛋光豆皮呢,算是一个“改良版”。据说以前有些顾客不爱吃糯米,师傅们就去掉了糯米,但把馅料变得更丰富了——除了三鲜,还会加虾仁、腊肠、口条等十几种配料。因为不用包糯米,皮就摊得更薄,煎出来会有像“虎皮”一样的纹路,蛋香味更浓,口感也更脆更韧,吃起来没那么腻,更清爽。
不过做蛋光豆皮比较费时费料,一锅只能出几份,所以价格也稍微高一点。很多老店会专门做给老街坊,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消化。
简单来说,三鲜豆皮是那种很管饱的传统早点,适合早上需要补充体力的人;而蛋光豆皮更像是一款“精致版”,没有糯米负担,蛋皮香脆,馅料丰富,口感层次更清楚,有点像奶奶做的豪华鸡蛋饼。
不管是经典的三鲜豆皮,还是改良的蛋光豆皮,都是武汉人过早的好选择。它们用绿豆、鸡蛋和各种鲜料,在热锅里煎出武汉特有的味道,也煎出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早点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