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酸奶刺客”!行业去泡沫正当时
创始人
2025-11-20 19:23:52

近期,曾被冠以“酸奶爱马仕”的Blueglass引发市场热议,其单杯标价49元的产品在第三方外卖平台售价低至21.9元,降价幅度达57.14%。昔日动辄二三十元的“酸奶刺客”已集体降温,如今主流产品价格普遍回落,促销活动频现,标志着现制酸奶市场为期数年的高价炒作正式退烧。

现制酸奶线上线下价格同步回落

泡沫破裂:扩张后迎深度调整

头部品牌调价与收缩态势同步显现。据光明网报道,Blueglass部分产品通过外卖平台优惠后,实际支付价大幅下降。市场需求的收缩是价格回调的直接动因。红餐产业研究院2025年二季度《现制饮品消费调研》显示,高价现制酸奶的消费者复购率已从2023年的35%降至2025年的22%,需求端的理性回归,使得价格调整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

门店收缩幅度进一步扩大。据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2025年5月行业监测,一只酸奶牛门店数量从高峰期1200家缩减至697家,降幅达41.1%,扩张期遗留的经营压力集中释放。行业分析指出,核心商圈的高昂租金与运营成本是现制酸奶品牌面临的压力之一,在客单价显著下降后,许多门店难以覆盖固定成本,市场深度调整下的自我出清已成定局。

逻辑反转:健康炒作退潮,消费认知回归理性

行业深度调整的根源,在于消费逻辑从“概念盲从”向“价值考量”转变。此前,部分品牌以“一整颗牛油果”“千亿活性益生菌”等话术塑造高端健康形象,但媒体调查与检测逐步揭开“健康神话”面纱。光明网报道提及,经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Blueglass某款550ml产品含糖量达42g,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的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25g,健康宣称与实际品质出现偏差。

消费认知回归理性直接冲击市场需求,依赖流量营销与健康炒作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高端定位需以真实品质为支撑,当产品力无法匹配价格预期时,消费信任会快速流失,市场逻辑必然出现反转。

资本态度随市场逻辑同步转向。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现制酸奶赛道披露投融资事件5起,其中含1起亿元级别融资;2024年全年融资事件降至2起;2025年以来公开融资案例仅1起,且投向聚焦低温供应链优化,资本更青睐具备扎实产品力与稳定盈利模式的企业。

行业预判:去泡沫后迎价值重构,品质成核心竞争力

行业调整期亦是升级期,政策规范与技术创新正在重塑发展逻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GB 19302-2025)已于2025年9月16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在原料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为行业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规范依据。

在这把新的标尺下,一场无声的筛选已然开始。那些曾依赖模糊话术与营销堆砌的品牌正无处遁形,而头部企业则被迫加速转型,试图通过提升产品透明度与服务创新来重塑崩塌的信任。一切补救措施都需直面一个根本性的市场转向。

“Blueglass们”的集体困境,正是这轮筛选的直接结果。事实表明,依赖高额营销投入、包装概念、抢占渠道来快速打造“网红”品牌的模式已难以持续。当政策的规范作用与消费者的理性认知共同提升,市场竞争便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产品力。

泡沫破裂之处,正是价值回归之时。对于所有品牌而言,放下营销噱头,深入研究消费者真实需求,找到价格与健康属性的合理平衡点,比维护表面的高端形象更为紧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州甘薯甜糯“圈粉” 高州甘薯亮相展会。受访者供图 高州甘薯又香又甜。资料图片 11月14日至17日,2025年全国粮油...
萌娃巧手腌酸瓜,客家味道润童心... 近日,寻乌县城东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满是蔬果香,一场充满客家烟火气的酸瓜子制作活动热闹开启。作为寻乌客家...
原创 当... 胃和心,总要有一个是满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忧伤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挡!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请关注典典小...
【米其林大厨传授】炒黄瓜的4个... 你是否在炒黄瓜时总是感觉不够脆爽,或者变得水汪汪?这道看似简单的家常菜,其实藏着不少小技巧。今天,我...
原创 安... 标题:安徽这4种食物最恶心,外省没人敢尝试,本地人却爱到不行! 在安徽的美食地图上,有那么几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