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芜湖,一座被低估的小吃胜地,好吃到飞起!
创始人
2025-11-21 01:23:21

"

芜湖,吴语的温婉、江淮的鲜灵、徽菜的醇厚汇聚于此,细细调和,最终酝酿出一曲来自东西南北的江湖之味。

"

芜湖,襟长江而拥青弋江,天门山、五华山点缀其中,杂以奎湖、镜湖、凤鸣湖等湖泊,正所谓“半城山半城水”。

秀美的丘陵。便利的水路孕育了善治江鲜、精琢稻米的传统,也让这里顺理成章地成为历史悠久的商贸重镇。蒸煮、红烤、熏烤、糖醋……

吴语的温婉、江淮的鲜灵、徽菜的醇厚汇聚于此,细细调和,最终酝酿出一曲来自东西南北的江湖之味。

江湖风土的水米清欢

芜湖味道,首先来源于水。地处长江下游平原,自古江河密布,湖沼纵横。“芜湖”之名,便源于“蓄水不深而生芜藻”的天然景致。除了芜藻,这片芜藻丛生、水汽丰沛的土地,是鸠鸟的乐园,所以古时候这里又被称作“鸠兹”,也就是“鸠鸟云集”的地方。

在众多的喜湿植物中,水稻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从麻壳籼到奎湖糯,一粒粒尖长似柳叶的稻米,汇聚成江南的富庶粮仓。它们可蒸煮为饭,可酿造甜酒,亦可精磨成粉,制为糕饼,既是果腹之物,也是敬飨神灵的圣品。

“小麻籼、两头尖,一人吃、两人添。”古老的歌谣传唱至三国。随着水利兴建、围湖造田,水稻种植愈发兴盛。北宋时,沈括指导修建的万春圩,至今仍在发挥效用。南宋时,为抗旱而从福建引种的占城稻,因其早熟高产的特性,让芜湖的米粮产量与质量再上层楼。

同时期,人们还发现了水稻和紫云英共生的秘密,开始实行轮作。这种顺应自然的耕作方式十分科学。水稻需肥量大,如果一直在一块地上种植,土地肥力会下降得很快。紫云英固氮能力强,且根系发达,可以钻到水稻钻不到的地方,有效吸收磷灰石、钾长石的养分。待到春暖花开,紫英缤纷,紫云英还能为蜂群献上蜜源。随着紫云英被分解,腐殖质形成,土壤形成疏松透气的团粒结构,让土地恢复元气。如此循环往复,水土相得益影,稻米愈发丰腴清香。

丰饶的水土不仅滋养了稻米,也孕育了满河的鲜活。虾、蟹、螺、蛤、蚌、蚬皆是芜湖人餐桌上的寻常风味,是江河湖泊最直接的馈赠。其中,那“爬矶紫蟹入帘肥”的河蟹,背青腹,金爪黄毛,清蒸上桌,膏肉嫩,已是人间至味。而芜湖人更进一步,将米与蟹巧妙结合:抓一把蒸熟的红米,配上拆好的蟹粉,于旺火之上快速翻炒,再撒一把碧绿的咸菜苔,米粒的清香与蟹肉的咸鲜交织,成就了一道色味俱佳的红米炒河蟹。

被称作“水八仙”之一的莲藕,同样是这片水域的馈赠。因其粗壮白嫩,鲜甜味美,曾作为贡品名噪一时。嫩藕清脆,与香芹,鲜虾同制成藕饼,取名“一元归始”,清新雅致;老藕则更醇厚,细细切丁,与糯米文火慢熬成一碗藕稀饭。琥珀色的藕丁点缀在粥中,入口柔滑香甜,舀起时银丝如帘。若逢秋雨绵绵,浅暖一口,暖意融融,便能领会“留得枯荷听雨声”那份萧瑟中的诗意与安然。

待到天气转寒,街头巷尾便飘起了腰子饼的焦香。此物同样以碎藕为料,调入面糊,纳于模具中,与特定形状的模具一同滑入滚油煎炸。成品外层金黄焦脆,内里绵软嫩滑。一口咬破,热气裹挟着藕的清甜与面粉的焦香升腾而出,那咸香回甘的滋味,足以驱散任何冷雾。

米市风云的味觉熔炉

如此魅感的腰子饼,其实不是芜湖土产,而是清末民初时从安徽宣城传到芜湖,最初是为码头工人补充体力的小食,朴实无华,肚里无藕时,也会用萝卜或南瓜代替。同样脱胎于码头文化的,还有那油粉丰腴,咸甜醇厚的渣肉蒸饭。

渣肉,是裹着米粉的五花肉片。粉是米、八角、干辣椒等香料先炒后磨制成的细粉。五花肉经酱汁与红乳汁腌透,均匀地裹上渣粉,置于蒸笼上层;中层铺糯米,底层垫干丝。烈旺蒸之下,肉的油脂逐层渗透,漫润了糯米与干丝。待到蒸笼一开,红褐油亮的渣肉与吸饱了油脂的糯米、干丝重叠,香气扑鼻,配一碗清淡的豆腐脑,便能让劳作者元气十足。

码头饮食的兴盛,源于芜湖作为长江巨埠的显赫地位。这里不仅是徽商南来北往的重要中转站,更因广潮、烟台、宁波、镇江四大米帮齐聚,一跃成为与无锡、长沙、九江齐名的“四大米市”之首。沿江一带,砻坊、堆栈、米号、米行分工井然,仓库林立,米市日夜繁荣,本地米粮与外地米粮在此汇聚流转,“堆则如山,销则如江”便是彼时盛景的真实写照。

码头饮食大多重油重盐,以便快速补充劳作流失的能量与盐分,芜湖也不例外。而那份咸辣的点睛之笔,便是本地特有的水大椒。腰子饼最地道的吃法,正是蘸着水大椒入口。水大椒又称水磨辣椒,由新鲜红辣椒加盐、蒜一同研磨发酵而成,色泽红亮,辣味醇厚,既可佐餐,亦可入菜。芜湖两道经典的鱼肴都有它的身影。奎湖漂鱼选用奎湖所产的鳙鱼,因成菜后鱼块漂浮于汤面而得名。其汤为红白两种,白汤清鲜,而红汤的灵魂,便是用小湖蟹酱与水大椒炒制而成的底料。

其二便是红烧划水。划水,也称甩水,特指鱼尾连鳍的一段,是鱼身最灵巧的部位,满是活肉。尤以青鱼尾胶质丰厚,素有“赛燕窝”的美誉。制作这道菜,极考验刀工与火候。鱼尾需巧施刀工,切至“骨肉分离而形不散",展开如扇,合上依然完整。鱼肉入锅煎至两面金黄,再以姜蒜、酱料爆香,赋予其灵魂的,正是那一勺水大椒——入锅瞬间,嫣红绽放,为鱼尾点上红妆。而后便是火的艺术,经小火慢炖,大火收汁,鱼尾自身的胶质使得汤汁浓郁红亮,无需勾芡。成菜后,鱼皮柔韧,鱼肉滑嫩,咸醇肥糯中透着水大椒温和的辣意,回味无穷。

大开大合的熏烤油炸

红烧划水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初时以鲤鱼尾为珍,后因青鱼有“青云直上”的吉兆,加上方言里“划"谐音“发”。这道菜便被赋予了“发家有余”的美好寓意,在宴席上广受欢迎。这种对菜肴寓意的讲究,以及对火功的极致追求,隐约可见徽菜的影子。

地处安徽和江苏交界处,芜湖受徽菜影响极深。晚清之前,大批徽商便在此扎根,他们不仅兴办教育、开设会馆,更是带来了精明香浓的民俗口味。

烟熏菜是山乡商旅的一大特色。因便于保存。它曾是徽商们行囊中的常备吃食。芜湖烟熏分生熏、熟熏两种,其中生熏技艺要求更高,更能保持食材原味。“生熏仔鸡”便是其中代表。洗净的仔鸡经轻腌、开水烫皮、抹匀麦芽糖稀后晾干,再以茶叶、花椒、糖等为熏料,利用锅中开腾的黄烟与水蒸气将鸡焖熟。成品金黄油亮,鲜嫩中带着独特的烟熏醇香。

芜湖人对禽类的烹饪巧思,还体现在一道名为“八大锤”的菜肴上。此菜首创于清末,借京剧《八大锤》之名,将整鸡巧妙分割为八个形似“铜锤”的部分,先腌后炸。这出讲述是岳飞麾下大将的戏码,被芜湖厨人信手拈来,赋予食物以江湖豪情。成品金黄诱人,外酥里嫩,佐以花椒盐或甜面酱,堪称百年前的“中式炸鸡”。

鸡菜精湛,鸭菜也毫不逊色。同样起源于清末的红皮鸭子,据说是因炉火意外熄灭,一位学徒急中生智,将没烤熟的鸭子又入油锅炸制而成。没想到外酥里嫩,广受欢迎。

如今红皮鸭子的制作,多选肉质紧实且油脂适中的本地麻鸭,与生熏仔鸡做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腌制后的步骤,需为鸭身抹上糖稀,然后小火慢烤上色,再用中小火油炸,锁住肉汁,使鸭皮酥脆。成品呈枣红色,油亮的脆皮挂着晶亮的麦芽糖釉,斩件时可听到“咔嚓”的脆响,一指宽的带皮鸭片,浇上话梅、冰糖及秘制香料熬制的卤汁,咸甜交融,鲜嫩无比。

茶楼酒肆的市井美学

徽商行销天下,除米粮外,茶叶便是另一大宗。作为皖南茶乡的门户,饮茶早已融入芜湖人的骨血。早、中、晚三遍茶,是许多老芜湖人的生活习惯,更有“一日三朝,朝朝腹(福)满”的说法。

喝茶自然少不了佐茶的点心。毗邻淮扬,芜湖的茶点兼具了两地的特色,久而久之,一些街头小吃也逐渐发展成声名显赫的老字号。耿福兴的虾子面便是一绝。它由淮扬地区的小刀面发展而来。小刀面是一种特殊的面食制作技艺,需要先把碱水面团擀成大面皮,反复压实,再用刀切成铜丝粗细的面条,入滚水烫熟。

这本是芜湖街头常见小吃,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苏江都的耿氏挑担来芜湖叫卖,后创立“耿福兴”,聘请小刀面能手韩光远,二人在传统小刀面的基础上,精选本地青虾之籽作为面的“浇头",研制出独具风味的虾子面。

虾子选用青虾籽。在中国,青虾并不是稀罕物。长三角、珠三角,甚至中国北方广大的水域中,都活跃着青虾的身影。但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水质,芜湖一带出产的青虾品质尤佳。每年当季,渔船出没于芦苇荡,青虾满网,猛然出水,浮光掠影,如明镜中迸出无数碎银,点点银光,流光溢彩。

新鲜的青虾,无论清蒸还是白灼,均壳薄肉嫩、鲜美弹牙,但更珍贵的是虾身上晶莹剔透,粒粒饱满的虾籽。一般来说,十斤虾才能出一两籽,烘干凉透后,细如金沙,鲜香异常,配上细软香滑的小刀面,小火慢熬的奶白色骨汤,撒上白绿相间的葱花,鲜咸微甜的虾籽如繁星般点缀在琥珀色的汤中,不见虾形,却得虾味,实为上品。

与虾子面齐名的,是松针蟹黄汤包。江南一带,蟹黄汤包并不罕见。但不同于苏浙汤包的甜口,芜湖的蟹黄汤包偏咸鲜。汤包制作精妙,需冷水和面,使面皮薄可透光而柔韧不破。汤汁的秘诀在于皮冻,需用猪皮与老母鸡、猪骨慢炖,直至胶质尽释,浓稠如蜜;馅料则是手拆的蟹黄、蟹膏与蟹肉,黄如金砂,膏似凝脂,肉若碎玉。这一切,都被包裹在薄薄的面皮之中,再细细捏出菊瓣般的褶子,捻成小而紧实的“鲫鱼嘴”。

最妙的是,蒸笼里不铺蒸布,而是精选马尾松针,整齐排列于汤包之下,青白相间,尽显风雅。水火交融之际,蒸汽携着松针的清气,丝丝缕缕渗入面皮,水汽点滴顺着收口流入,内里皮冻融化为滚烫金汤。薄如蝉翼的外皮渐渐鼓胀,一呼一吸,安静而富有生命力。时候一到,成形的汤包,“放在盘里像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小巧的鲫鱼嘴化为吮吸的通道,汤汁汹涌而出,滚烫鲜甜,蟹香浓郁,完美演绎了“皮兜汤、汤裹鲜”。

待吸尽汤汁,其薄皮之韧,馅料之满,再次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味觉风暴,细细咀嚼,一缕若有似无的松针清香更让人神清气爽,仿佛驾鹤归元,直上云霄,几乎让人不得不感慨,相忘于江湖,不如相聚于芜湖。

者:洛小宸转载环球人文地理

统筹:赵翔

图片:菁姐说 李晓宇 刘庚源 四食不惑

投稿邮箱:yedu@nandu.cc

南都品牌馆推荐

把世界当成“旅游村”,护照在手,说走就走!

在北欧环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尽收眼底,还能感受冰与火的魅力;

大漠风光,无数人梦中的撒哈拉!摩洛哥的日出日落值得出现在你的旅行清单中;

草原、日出、动物狂奔,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你在肯尼亚亲眼见证;

海岛度假,推窗见景,潜水喂鱼.....生活悠闲自得。

无论你是追求性价比的常规产品、还是4~6人的精品小包团定制,我们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州甘薯甜糯“圈粉” 高州甘薯亮相展会。受访者供图 高州甘薯又香又甜。资料图片 11月14日至17日,2025年全国粮油...
萌娃巧手腌酸瓜,客家味道润童心... 近日,寻乌县城东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满是蔬果香,一场充满客家烟火气的酸瓜子制作活动热闹开启。作为寻乌客家...
原创 当... 胃和心,总要有一个是满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忧伤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挡!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请关注典典小...
【米其林大厨传授】炒黄瓜的4个... 你是否在炒黄瓜时总是感觉不够脆爽,或者变得水汪汪?这道看似简单的家常菜,其实藏着不少小技巧。今天,我...
原创 安... 标题:安徽这4种食物最恶心,外省没人敢尝试,本地人却爱到不行! 在安徽的美食地图上,有那么几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