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口辣椒炒肉,从安徽开车赶去南京排队”“15号开业吃到16号凌晨,6小时等待值了”“想着工作日应该不排队,结果也等了3小时”——11月15日,费大厨南京首店在景枫中心开业即引爆全城,从上午到深夜,百米长队环绕商场中庭三圈,2千米的队伍成为商场最震撼的风景线。即使是开业后的工作日,当其他餐饮门店门可罗雀时,费大厨依旧保持着“商场唯一排队”的热度,这份火爆绝非偶然。
在湘菜品牌扎堆竞争的当下,费大厨凭什么从长沙走向全国,在每座城市都掀起排队狂潮?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值得深思。
拒绝大而全,聚焦极致单品,超级符号的锻造
极致聚焦单品,打造国民级“超级符号”,是费大厨破圈的第一步。不同于多数湘菜品牌“大而全”的菜单策略,费大厨将所有资源集中在“辣椒炒肉”这道国民家常菜上。《中国炒菜餐厅行业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辣椒炒肉是“国民炒菜第一”,而费大厨则凭借对这道菜品的极致打磨,拿下“辣椒炒肉第一品牌”的认证。
为了做好这道菜,品牌在食材上近乎苛刻:青辣椒甄选新鲜螺丝椒,确保出锅皮肉不分离、鲜辣开胃;猪肉选用优质黑猪肉的核心部位,肥瘦比例恰到好处;食用油坚持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拒绝预制菜,每一份都由大厨现切现炒。
这种“把一道菜做到极致”的理念,让辣椒炒肉成为费大厨的专属标签,截至2024年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份,也让消费者形成“吃辣椒炒肉就找费大厨”的条件反射。
保证“烟火气”,军训式定向培养,专业大厨团队保障出品统一性
专业大厨团队加持,将“烟火气”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费大厨站稳脚跟的关键。中餐的灵魂在大厨,出身大厨世家的创始人费良慧深谙此道,20余年的从厨经历让他格外重视大厨培养。
为了保证每一家门店的菜品品质统一,费大厨建立了一套“专业大厨培养四步法”:通过内部“大厨学堂”强化湘菜技艺培训,历经“理论+师傅+伙伴”三重考核才能上岗,上岗前还需签署“大厨公约”承诺精进厨艺。
这套体系培养出的不仅是厨师,更是湘菜文化的传承者——目前品牌拥有多名湘菜大师和湘菜名师,是行业内认证的“湘菜名师最多的湘菜品牌”。
南京首店开业时,有老顾客夹起一筷子就感慨:“就是当年在长沙吃到的味儿,这锅气绝了!”这份认可,正是对大厨培养体系最好的勋章。
家常菜+仪式感,创新服务形式打造顾客好体验
创新体验与仪式感,让家常菜焕发新活力,是费大厨保持热度的秘诀。在很多人印象中,辣椒炒肉是家常菜,难登大雅之堂,但费大厨通过场景创新,让这道菜成为“网红爆款”。它开创了辣椒炒肉“带火上桌”的模式,滚烫的铁锅保持菜品温度,“一热抵三鲜”的体验引领行业潮流;盛菜的章丘铁锅由手艺人纯手工打造,搭配土捏灶台,既还原了小时候的做饭场景,还是国家发明专利。
更贴心的是,品牌针对辣椒炒肉研制的大王冰柠檬茶,成为解辣“王炸组合”,让不同口味偏好的消费者都能找到契合点。
从菜品呈现到餐具搭配,从口味互补到场景营造,费大厨把“吃饭”变成了“值得发朋友圈的体验”,这也是它能在社交平台持续刷屏的关键。
“只直营不加盟”,坚守品质,为消费者构筑品牌信任桥梁
“只直营不加盟、只堂食不外卖”的铁律,是费大厨保障品质的底线。在餐饮行业“加盟扩张赚快钱”的风潮中,费大厨始终坚守直营模式,200余家门店全部由品牌直接管理,从食材采购到大厨调配实现全程把控。不做外卖则是为了守护“锅气”——刚出锅的辣椒炒肉带着焦香,这种转瞬即逝的风味,只有在堂食场景中才能完整呈现。
从长沙的街边小店到登上CCTV-2中法美食文化交流舞台,从单一菜品到覆盖十余座一线城市的餐饮品牌,费大厨的成功不是偶然,南京首店的火爆,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开业,更是费大厨商业逻辑的再次验证。
在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品牌追求网红营销、快速扩张,却忽略了品质与口碑的核心价值。费大厨的案例证明,餐饮的本质始终是“好吃”,守住食材的新鲜、坚持手艺的传承、做好体验的细节,自然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这或许就是这家湘菜金字招牌最值得行业学习的成功密码——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厉害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