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的晨雾还未散尽,蓬莱的渔家馆子已飘出鲜醇香气。这香气的源头,是一碗刚出锅的鲅鱼水饺 —— 薄皮如蝉翼,裹着粉嫩馅料,咬开时鲜汁四溢,那是大海与土地共同馈赠的本味。
鲅鱼水饺的鲜,始于食材的考究。只选 3-5 斤的渤海湾本地鲅鱼,这个规格的鱼肉脂分布均匀,肉质细嫩无渣。清晨刚捕捞的鲅鱼带着海水温度被送进后厨,师傅顺着脊骨划开,刀背轻拍使鱼肉脱落,仔细剔除仅有的一根主刺,再用菜刀刮成细腻鱼泥,全程不超过两小时,锁住纯粹的海味。搭配本地露天种植的头刀韭,嫩得能掐出水,再加入少量猪前腿肉,以 7:2:1 的黄金比例调和,既增润度又不掩鱼鲜。
调馅是留住本味的关键。凉透的花椒水需分三次淋入鱼泥,顺一个方向搅拌至起胶,让鱼肉充分吸饱汁水。调味简单,仅用盐、少许生抽和足量香油,正如蓬莱人的饮食哲学:好食材无需繁复修饰。师傅手工揉面五十余次,醒面两小时,擀出的皮薄而有韧性,既能裹住饱满馅料,又能让鲜汁不渗漏。
沸水翻滚中,水饺浮起如银鱼穿梭。捞入盘中,无需蘸料,咬下的瞬间,鱼肉的鲜甜、韭菜的清香与面皮的麦香在口中交融。没有过重调味,只有食材本身的纯粹 —— 这是蓬莱人传承千年的饮食智慧,也是鲅鱼水饺动人的密码。
一碗水饺,盛满了山海情长。它是渔民出海归来的慰藉,是家人团聚的滋味,更是蓬莱写给食客的味觉情书,让每一口鲜都成为难忘的山海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