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的洋洋(化名)因上頜有多生牙,前往西安某醫院就醫。
由於各項名額都正常,醫生推薦洋洋進行全麻拔牙手術,然而手術結束後,洋洋的心率下降,陷入深度昏迷,昏迷50多天內曾兩度病危。
為了拯救孩子,父親蘇某向媒體求助:"孩子還在ICU,醫生說最近他的呼吸一直沒回來,要做好心理准備。"
事實上,洋洋是一名癲癇患者,而癲癇患者拔牙存在一定的風險。既然如此,為何醫生還會選擇給洋洋做全麻拔牙術呢?
一、為什麼小孩治牙要全麻?
如今,口腔診療科技不斷發展,對於牙齒問題較多的低齡兒童來說,全麻下口腔治療已成為一種新選擇。最新調查顯示,兒童乳牙齲壞率高達70.9%,具有發病早、影響廣、患病重的主要特點。
對於兒童來說,局部疼痛、牙科器械聲響、長時間張嘴等情况都會讓他們害怕牙醫,出現哭鬧、逃避治療的情况,甚至造成意外傷害或給孩子留下"牙科恐懼症"。
如果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可能進一步引發營養不良、頜面發育畸形等問題,囙此,全麻下口腔治療不失為最好的選擇。
全麻時,兒童沒有疼痛感,也不會恐懼,能極大提高口腔治療的質量與效率。不過,儘管全麻的優勢明顯,卻不是所有兒童都適合,兒童行全麻下口腔治療有嚴格的適應症:
·齲齒多、不能很好配合治療的兒童;
·複雜牙外傷的低齡兒童;
·對於牙齒治療高度恐懼、焦慮、不合作的高齡兒童;
·自閉症、智力低下、腦癱等特殊兒童;
很多家長聽到孩子要全麻,會開始擔心全麻是否安全。
全麻,通過吸入或靜脈給藥將麻醉藥物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讓兒童在類似"睡眠"狀態下接受治療,其安全性取決於兒童自身的健康情况、麻醉醫師的水准、藥物和檢測科技等。囙此,兒童進行全麻應該謹慎,需要綜合考慮兒童的身體情况,考慮是否能够耐受全身麻醉等。
二、小孩進行全麻,智力會降低?
全麻對兒童智力有無影響已成為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在麻醉界也爭論不休。
2019年,一項名為"全麻與脊髓麻醉比較"的研究在《柳葉刀》上發表,研究人員將7個國家700名嬰幼兒隨即分為全麻組和局麻組,結果發現,兩組嬰幼兒在2歲時神經發育無明顯差异;5歲時全麻組和局麻組的平均智商分別為98.87和99.08,結果也無太大差异。
最終研究得出結論:短暫接觸麻醉劑對幼兒是安全的。
JamesO'Leary博士認為。這項研究是證明單次或短暫接觸全麻對嬰幼兒神經發育無害的有利證據。
隨後,另一項發表在《兒科學雜志》的研究又掀起波瀾。
該研究招募了53名4歲前接受過全麻的兒童,並嚴格設定對照組,排除其他因素影響,並進行智力測驗與核磁檢查,結果發現,全麻兒童在聽力理解、IQ測試方面的能力弱於未全麻兒童 strong>。
專家們強調,吸入麻醉不會影響智力發育,因為害怕而放弃或拒絕治療,是得不償失的做法。孩子無法承受嚴重的疼痛,不麻醉幾乎不可能完成手術,即使强行手術也很難保證效果,甚至會給孩子留下永久的心理障礙。
三、全麻、局麻,哪個對身體危害大?
把危重病人的全麻手術和局麻淺錶小手術放在一起比較,其實並不科學。在脫離條件和劑量的情况下討論誰的危害更大,其實是在耍流氓!
局麻,即在手術部位局部應用麻醉藥,藥物單一,作用局限,僅對淺錶、範圍小的手術有效,對全身影響較小,但如果麻藥被人體大量吸收,仍可能對中樞神經、循環系統產生副作用,甚至導致心臟驟停。
全麻,即利用麻醉藥讓人進入鎮靜狀態,暫時失去意識和痛覺,是多種藥物共同作用的結果。
麻醉不是簡單注射後就開刀,還包括對生命體征、內環境名額和麻醉深度的監測,以及對迴圈、呼吸和其他臟器的支持。
"手術有大小之分,但麻醉卻不分大小",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麻醉科陳勇副主任表示,全麻、椎管內麻醉、局麻都各有風險,在選擇麻醉管道前應當考慮手術部比特、麻醉禁忌及患者的要求、情緒與配合程度。
孩子年齡小且對疼痛敏感,囙此在手術方面需要考慮全麻,但是仍有很多家長擔心全麻對孩子的副作用,實際上對孩子實行全麻可能益處更多,讓孩子在無痛下順利完成手術之餘也可以避免疼痛帶來的心理障礙,更何况在專業醫生以及麻醉師的即時監控下全麻下手術還是很安全的。
參考資料:
[1]全麻治牙會讓孩子變傻?.健康報.2019-08-02
[2]全麻影響孩子智力?柳葉刀披露最新研究成果…….醫學界.2019-05-05
[3]麻藥會影響智力?麻藥會影響傷口癒合?錯誤觀念.騰訊新聞.2017-06-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