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是個全職家庭主婦,平常的她十分節儉,因為家裡只有丈夫一個人掙錢,但家裡的開支卻很大,所以小吳只能省吃儉用。
幾天前,雖然小吳發現家中的米有點發黴,但她自然也是不捨得扔掉了,她心想:把發黴的部分丟掉,再洗一洗,應該就沒什麼大問題了。就這樣,小吳連續吃了好幾天這些發黴的大米。
沒想到這一吃就吃出了大問題,昨天晚上,小吳暈倒在家裡,被緊急送進急診,醫生告知小吳的丈夫,她出現了多器官衰竭,情况十分危急。
醫生詢問情况後表示,發黴的大米正是"元兇"。
一、黃麴黴素的毒性不可小看
黃麴黴素是現時發現的最强致癌物之一,甚至世衛也早就將它列為一級致癌物。黃麴黴素到底有多毒?
先來看看黃麴黴素的含量標準:
30~50μg/kg為低毒,50~100μg/kg為中毒,100~1000μg/kg為高毒,1000μg/kg以上就為極毒。
它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攝入1mg/kg的黃麴黴素就為極毒性,極可能誘發癌症發生,而這個含量僅相當於一噸的食物內含有一粒芝麻大的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的毒性甚至比一些農藥還要强烈,當人體大量攝入時,會導致急性中毒、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以及膽管增生等。
持續微量攝入,則會引起慢性中毒、纖維性病變等出現。
黃麴黴素還會誘發多種癌症發生,如骨癌、直腸癌等。
二、去掉發黴部分就還能吃?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所看到的發黴部位其實是黴菌菌絲發展成型的部分,在它的附近,還有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黴菌存在。
並且黴菌所產生的細胞毒素也非常不"安分",會在食物內擴散。擴散的範圍跟食物的質地、水分以及黴變的嚴重程度有很大關係,我們根本無法估量到它會擴散到什麼位置,所以一旦發現食物發黴,建議立即丟棄。
三、這些發黴食物一定不要吃
1.黴變花生、堅果類食物
花生、玉米及堅果等食物一旦發黴都會產生黃麴黴,而黃麴黴所產生的黃麴黴毒素則是一個非常强的致癌物質,一旦發現花生、堅果類食物發黴,一定要立即丟棄。
2.發黴水果
水果發黴後也需要立即丟棄,就如上文所說的,一些我們看不見部位可能也已經發黴了。之所以看不見黴點,是因為黴菌菌絲還沒有發展成型,但是它的毒性卻是真切存在的。
3.黴變甘蔗
黴變的甘蔗會產生神經毒素,在食用之後會產生丙酸中毒,主要影響中樞神經和消化系統,引起神經損害。人吃了之後會引起中毒,一般會在2~8個小時後發病。
雖說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是在保持美德的同時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黴變的食物一定不要再吃,看見就丟棄為好。
參考資料:
[1]《黃曲黴素大揭秘》.寧波疾控.2014.6.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