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黑胖的小女孩,被小朋友們嘲笑是"小黑猪",她委屈地找爸爸,爸爸告訴她,她來自印度,是印度公主。膚色、體型自然和旁人不同。女孩聽後開心地跑開了。
女孩長大後,膚色、身形沒有什麼改變,內心卻有由內而外綻放的美。後來,找了一個愛她、寵她的老公,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這個案例中父親的回答,和幸福的女孩兒被我深深地記住。
它揭示了爸爸和女兒相處的關係:我想這個爸爸也會經歷接送女兒補課的騎行,擔心女兒學業的發火,操心女兒生活的瑣碎、種下女兒夢想的花朵……
但他也許是每個女兒心底想要的父親形象,有著典型中國式父親的動人面孔和心底柔軟。
只不過有人很幸運,現實中就有這份愛的印記。有人卻只能是理想與期待罷了。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理想的父親,不過我們卻可以談論一下理想中的父親形象,這可以幫助每個爸爸懂得懂得如何與女兒相處,幫助母親協助父女關係,幫助女孩重新理解自己的父親。
父親與女兒的關係,决定女兒一生的幸福
一比特心理老師說過:"父親與女兒的關係,决定女兒一生的幸福。"
小嬰孩認識母親是從片段開始的,比如,先認識母親的乳房、手臂、面孔,此後慢慢才有整個母親。爸爸則不同,嬰兒識別父親就是第一個以完整的人進入視野的,這也會成為他第一位接觸的男性。
父親和女兒的關係,直接會影響女兒未來婚姻關係的幸福程度。
一比特女性來訪和我描述了她婚姻中的不開心。高智商、高學歷、火爆性子的她在和男人角逐的事業圈子裏异常出色,幾乎全部家當都來自於她。對待家庭,她包容、溫暖愛人從不計較。
父親嚴厲且重男輕女,她看不慣父親行事。作為家中女孩代表,常和家裡男孩相較,事事搶風頭。
她認為讀書的機會也是自己鬥爭而來。因為她成績好得校長去家中說服父親繼續供讀書。
多年來,不管父親做什麼,都沒有辦法抵消父親偏心給她帶來的影響。
長大後,給家裡花錢是她和家人的唯一連接。
說到這,也許你看出端倪,錢既是她證明自己,得到父親認同的象徵。也是她尋求聯結等羞耻感的防禦。
錢是聯結、是證明,是對父愛的渴望。
每每面對她的悲傷,我想,那裡也許有每個孩子內在都不想放弃的希望,是回到曾經去改變父親。
什麼時候我們能把過去和現在分開了,愛得以浮現,才能允許自己過得幸福。我想。
這讓我想到在封建禮教盛行的年代楊絳父親的做法。
面臨楊絳分科,楊父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面臨初入錢家,楊絳被錢父要求待在家裡,不讓外出工作。楊父用最有力量的語言告訴錢家父子:"楊家女兒不是給你們家當老媽子的!"
有了父親支持與認同,楊絳成為驚豔文壇的楊先生。成為丈夫錢鐘書眼裡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無論是父親充滿愛意的輕鬆化解,還是面對夫家作法的回應。讓人難忘和震撼的是留給女兒的"不怕,有爸爸在"的底氣。
王浩威老師說,父親要像一座山一樣地存在著。任何子女無論多大,無論跑多遠,只要他一回頭,立刻可以看到山,同時也覺得山充滿關注地看著他,一股被愛的感覺自然產生,療愈的力量於是湧上。
父愛如山,卸下父權
阿德勒說:在家庭生活的所有行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權威的存在。
一個好父親,要懂得卸下沉重的父權,尊重並認同女兒。
電影《完美陌生人》裏,有這樣一個情節:
17歲的索菲亞要與男友約會,但可能會發生性關係,而索菲婭還是處女,所以她告訴了父親,希望得到父親幫助。
我想,多數父親的第一反應是絕對不可以。
然而電影裏的父親是這樣說的:"不要因為他不高興而去他家,這不該是唯一理由。我要說的是,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
如果你以後想起來,無論如何回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你就去做吧!
但是,如果你並不這麼認為,或者不太確定,那就忘掉它吧!因為你還有大把時間。"
沒有強制,有的只是站在女兒立場的是非關鍵時刻,給予女兒的明智建議。
劉墉曾寫給女兒的戀愛須知中有這麼一條:無論多麼激情,都要自我保護;無論感情多麼穩定,也拒拍私密照片。
臺灣主持人曹啟泰曾說過:女兒,我會培養她要有眼光,長大了找一個有責任心並且可以依靠的男朋友。
作為父親,既要做女兒穩定的那座山,又要卸下父權,引導女兒自尊自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電影《勝者為王》裏有一段父親的臺詞讓人動容:
"作為一個父親,我就應該和她一起守護,只要她認定了,我就陪著她,有時候受挫了,我就等她回來哭一場。"
如果她忍著不哭,好,那我可以燒一桌好吃的……她在我這裡只能幸福,別的不行。
英國文學家哈伯特曾說:一個好父親賽過100個校長。
好的父愛一定是親密、溫暖、能感受到的。
父女之間有形的親密
媽媽、女兒、父親形成三角關係。
如媽媽強勢,女兒和父親相依。當女孩長大,就很難從與父親的關係中出來。因為只要她過自己的生活,就會有內心拋弃父親的內疚。
如父親嚴苛,女孩內在滿是"爸爸為什麼不喜歡我?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好?"極易形成自卑、討好型的人格。
《歡樂頌》裏的邱瑩瑩。就是把童年時代對父愛的爭取轉化到了與男朋友相處的關係當中,失了自我。
如果說媽媽是女兒與外界相處的雛形,一切關係都是和媽媽關係的翻版。
父親則是女兒走向外在世界的橋樑,和父親的關係往往代表著和權威的關係。
有個女孩聰明伶俐,但她常和領導對著幹,這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分析中得知,媽媽從小強勢,她認為,爸爸是被媽媽欺負的。
工作,領導,她,在這樣的三角中。她潛意識將領導識別為媽媽,工作是爸爸,和領導對著幹,是象徵層面保護爸爸。
每個孩子都以自己隱匿的管道愛著父母。
特別是父女間。作為女孩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女孩對男人的看法,父親站穩自己的位置,給予女兒溫暖、穩定、親密的愛是極為重要的。
電視劇《大宅門》裏白家媽媽超強勢,白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