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經常談論的一個詞語就是自律。比如要每天運動打卡,每天閱讀看書,每天要騎車上班,每天要一日三頓規定時間吃等等這樣的自律行為。
這樣的自律行為是有好處的,而且說不定能够帶給自己飛躍的變化發展。一般不少人在要求自律的時候,其實就是想改變自己現時的壞習慣或者不良狀態。從而重新過一種生活狀態。
人生就是這樣奇妙,當長時間沒有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或者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候,就會想著應該如何來改變自己,如何來突破自己。想來想去就是開始自律起來。以前經常睡懶覺,現在開始自律6點就起床跑步去,無論風吹日曬都要進行到底。
但是當我們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律,自己竟然感受不到變化,甚至是枯燥無味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就會開始反思了:這樣自律下去,有用嗎?這麼痛苦的折騰自己,讓自己太難受了,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這時候自律行為到此結束。
這種自律可以說是偽自律。為什麼優秀的人很優秀,甚至即將要突破到卓越層面?因為他們已經習慣這種狀態,而且這種狀態是一種常態,我們覺得別人是一種自律,其實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習慣而已。並不費吹灰之力,也無需强大的意志力去進行操控。
所以談到這裡,就會開始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自律不是行為上的自律,而是目標式的自律。
舉個例子,在高中讀書時代,我們班有不少的同學一直在刷題,把習題集上的題目寫得密密麻麻,但是每次考試都沒有考好。但是發現那些成績好的學生,習題集基本上是乾乾淨淨的,偶爾有幾道題在上面寫寫畫畫。按照我們觀察到的,前者比後者更加勤奮,更加自律,但為什麼成績就會相差很大呢?
關鍵的秘密也是經過了好多年才明白: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對於習題集上會做的題目基本就直接翻過去了,如果動筆,就是在浪費時間,他們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那些自己不會的題目上,這樣自己就會弄清楚越來越多自己不會的題型和知識點。這就是他們的目標自律的覈心點。
所以表面上的自律行為,只能騙騙自己,很容易半途而廢。而有目標自律的行為,將會持續得更久。就像每天寫文字這件事,看似是枯燥無味,但是當掌握了目標自律行為,就會其樂無窮。因為經過時間歲月的流逝,自己將會通過輸出的這些文字,受益匪淺。
為小的目標而製定目標自律行為,隨後形成良性迴圈和飛輪效應。比如現在很多人都在减肥,要求一個月减肥10公斤。於是每天瘋狂健身减肥,把自己的身體都搞虛脫了,最後得不償失,减肥也沒有成功,身體還更差了。
如果每週减肥0.5公斤呢?那這樣的心理壓力是不是小很多,甚至一周後减肥了1公斤,那就是超額完成目標了。每天自律的健身减肥,合理飲食,為了0.5公斤的目標前進,而不是10公斤的大目標前進,兩者帶給自己的心理感受完全不一樣。隨著時間的日積月累,自己减肥成功了,而且培養了健身的好習慣,一箭雙雕。
最終的目標是一樣的,換一個角度來分解目標,並用自律行為加强鞏固目標,那麼就可以靜等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