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心理援助中心
誤解1、心理諮詢師知道你在想什麼?
大多數心理諮詢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周圍人得知了你的專業時,他們會馬上好奇的發問:"你是學心理學的?那麼你能不能告訴我正在想什麼?"人們總是以為學過心理就應該能透視眼前人的所思所想。其實心理活動它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人的感覺、知覺、思維、情緒和意志等,並不只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所思所想。
誤解2、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
很多人都說他們走進心理諮詢室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可能還有過思想鬥爭:"去還是不去?人家會不會認為我是精神病?朋友知道了會怎麼看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對心理學的看法:去心理諮詢的人都是"心理有病"的人,然而事實上尋求心理諮詢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無法解决的問題,比如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問題、職業選擇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正常人生活的一部分,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是他們尋求心理諮詢的主要動機。那些極少數的具有問題的患者,如有強迫症、恐怖症、性心理障礙的患者,則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囙此,尋求心理諮詢的人是正常人,而需要心理治療的人才是心理有問題的人。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往往不認為自己有心理問題,而不會去尋求心理諮詢或治療。
誤解3、心理諮詢師會催眠
在很多人眼中,催眠術是一種很玄妙的科技。而知道催眠術的人,又往往把它和心理工作者的工作聯系起來。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一是因為佛洛德的知名度,二是和幾部深有影響的"心理電影"有關。然而催眠術只是精神分析學家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的一種方法,並非心理工作者的"招牌本領",而且大多數心理工作者的工作並不涉及催眠術,他們更喜歡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如實驗和行為觀察。
誤解4、心理學是騙人的東西
還有一種讓心理學者感到傷心的看法,有些人認為心理學是"偽科學",是騙人的東西。
為什麼會有這種評估呢?
一是對心理學科學性的懷疑。二是有些人對心理諮詢的"失望"。然而1982年國際科學聯合會接收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為其會員協會,肯定了心理學的學術地位。心理學中有很多領域向來就與自然科學研究相近,如實驗心理學、心理物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現在,心理學的各個領域都採取了嚴格的科學設計,從實驗控制,統計學分析,直到結論的提出,都服從於統一的科學標準。
誤解5、心理諮詢就是聊天
談話是心理諮詢的主要形式,但這並不是一般意義的聊天。心理諮詢的談話可以分為:建立關係、提出訪談目的、採取措施、達到預期效果等幾個階段。它和漫無目的的聊天有本質的不同。除了談話以外,心理諮詢還有其他方法和手段比如心理測驗、繪畫干預、角色扮演、團體活動等形式。
誤解6、心理諮詢就是給你提建議
心理諮詢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助人自助"。通過心理諮詢過程,糾正求助者錯誤的認識觀念,提高求助者的認識能力,透過求助者自身認識和觀念的改變來協助求助者解决問題。心理諮詢工作者的一個信條是"每個人都是解决自己問題的專家",求助者的問題只有求助者自己有能力、有資源來解决,而求助者的能力和資源只有求助者自己最瞭解,囙此解决問題的方法主要靠求助者自己發現。可以說心理諮詢是通過心理工作者的引導,最重要的是通過求助者自己的悟性主動積極地進行自我探索,並且習得和拓展這種能力到現實的生活中去,直到達到成長的過程。
誤解7、心理問題可以一次解决
心理問題往往是無法通過一次心理諮詢就能解决的。這是因為導致心理問題的解决有一個自然的過程,不能期望一次諮詢就可以解决問題。
心理問題解决需要多長的時間?
一般而言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求助者的配合程度,如果求助者沒有解决問題的意願,或者心理工作者的要求不積極配合,這就會拖延心理問題解决的時間。第二個因素是病程和泛化程度。心理問題形成的時間越長解决問題需要的時間就越長,心理問題對工作、學習、生活、家庭等生活方面影響越大,解决起來需要的時間也越長。
誤解8、心理諮詢師就是算命先生
還有一種錯誤理解是發生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求助者往往對諮詢者期望過高,以為通過三言兩語就可以讓諮詢者洞悉一切,妙手回春。實際上,心理諮詢是諮詢者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求助者提供的一定資訊進行討論和分析,並進行諮詢與治療。它要求求助者詳盡地提供有關情况,才能幫助雙方共同找到問題的癥結,利於諮詢者做出正確的診斷並進行恰當的治療。囙此,不要將諮詢者當作算命先生看待,以為諮詢者不能一眼猜中自己的心事就是水准不高。
9、心理諮詢就是思想教育工作
有些人還有另一種極端的認識,就是認為心理諮詢沒多大用處,無非是講些道理、做做思想工作,因而忽視或未意識到心理問題是需要治療的。心理諮詢作為一門醫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有著嚴謹的理論基礎和診療程式,它與單純的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是有很大區別的。它是運用專門的理論和技巧尋找心理障礙的癥結,予以診斷治療,諮詢者持客觀、中立的態度,而不是對求助者進行責備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礙同時具有神經生化改變的基礎,需要結合藥物治療,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24小時公益心理熱線
0351-756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