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陌生人見面之前,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可以通過網絡,就能提前瞭解TA的性格。不論是工作需要,交友需要,相親需要,還是僅僅因為自己就是好奇心很强烈的人,如果能通過對方在網上發過的東西就能看出TA的一些性格的話,那多少對自己的人際交往是有幫助的。
當然也有很多人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篩選不想見面,不想交往的人,來避免自己浪費時間。比如說一開始覺得TA是個好人,但實際交往後發現實際上TA的性格並不是自己想要交往的人等等。
所以本文,我們將從有趣的研究中介紹在不見面的情况下,如何從網絡上看穿對方的性格,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本文的參考文獻所研究的對象是Facebook、Instagram這類軟件,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實際上使用這些軟件的人並非是我們大多數人,我們更多使用的是微博,微信等這類軟件,因為功能大多是相似的,所以是非常有參攷性的,下文我們會用微博,微信等代替Facebook,Instagram的說法,請知悉。)
中國的線民數量非常龐大,從小學生到爺爺奶奶,大部分的人都有上網的經歷或者說習慣。雖然不一定人人都使用微博,但是我們很多人幾乎都會用微信,或者QQ作為平時聯絡交友的不可或缺的軟件。
我們的微博、微信、QQ,甚至一些其他的軟件,比如SOUL、探探、陌陌、抖音、豆瓣、知乎,等等,或多或少都有我們上傳到網絡上的,關於「我們自己」的資訊(行銷號除外,我們說的是個人號)。比如說「自我介紹」、「個性簽名」、「朋友圈」、「頭像」、甚至你的「網名」,都能讓人知道關於你,是怎樣一個人。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介紹」、「個性簽名」裏寫了很多內容,說明TA的社會(社交)不安感很强烈,所以TA可能會有溝通上的問題,或者在和他人交際的時候,TA會傾向於暴力溝通(情商不高),而這一系列行為很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便。
而這類社會(社交)不安感强烈的人,在「自我介紹」、「個性簽名」裏一般會寫一些什麼呢?
話裡話外,言談舉止間,也可以參考此條內容。
語句裏「我」這個字使用多的人,大部分情况下會優先考慮自己,和他們交往的話,很有可能會我們受委屈。這類人一般只能用自己的眼光來考慮事情。而只用自己的角度來考慮事物的人,大多會成為偏執者,不擇手段的人,和過分自戀的人等不受人們歡迎的人。
所以我們建議不要和這類人交往比較好。
「標籤」或「喜好」是微博、豆瓣、知乎會有的功能,如果一個人在個人資料欄裏大量羅列(大量羅列和寫幾個是有區別的,不要過度理解)「自己喜歡的電視」、「自己喜歡的音樂」、「自己喜歡的電影」等,也代表了TA的社會(社交)不安感很强烈。
把喜歡的電視、電影、音樂等大量標記在「標籤」、「喜好」欄,寫在個人資料裏的人,會有這樣一種傾向,即越是經常發自己喜歡的電視、電影、音樂等資訊的人,越害怕在交流時受到否定的評估、和沒面子。
這類人在大家一起交流的時候或者在公開的場合,極端害怕自己說的話被否定,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會發脾氣,心碎而沮喪,這樣的傾向很高(如果只是自己看得到,而別人看不到的「標籤」、「喜好」不屬於這一類)。
在網上的個人資料或平常的內容裏發佈自己喜歡的電視、音樂、電影等資訊,和品牌文宣是一樣的。自己知道這麼好的作品,有感觸,知道這樣一種和其他人不一樣的作品,通過這些資訊的發佈,TA想要文宣自己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是一個很有內涵、很有內容的人。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借此來裝X。而這恰恰是害怕被別人否定,內心自卑的人傾向於會做的事情。
大多數自信的人也都有喜歡的音樂和電影,但他們很多都不會在網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發表過多的言論或以此來標榜自己,也大部分不會在個人資料上寫這些。
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網站上會洋洋灑灑地寫很多書評、影評、樂評(排除行銷號)的人,如果他們的文章下麵出現否定他們的評論(鍵盤俠和噴子不算在內,這裡指的僅僅是意見不同的否定),他們就生氣地攻擊評論的人的情况,也是屬於這一類。
他們是內心敏感脆弱,害怕被社會和集體否定的類型,和這類人交往時請稍微注意一下言辭比較好,不使用可能會傷害到他們的用語還是能和諧相處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研究,根據這個研究,在微博、微信朋友圈、QQ動態等能看到對方上傳自己生活近况的軟件,想要看穿對方是不是性格好的人,是不是和自己價值觀差不多的時候,可以看那個人都發些什麼內容。
研究表明,在微博、微信朋友圈、QQ動態等發佈的近况來看,他們給人的印象和實際見面時給人的印象幾乎是一樣的 strong>(PUA展示面這種作假的朋友圈除外)。
在看對方發的自己生活的近况時,如果有很多不自覺地就想點贊或者覺得很不錯的內容,實際見面後,你們會成為好朋友,你會認為TA是性格好的人,然後交往的可能性很高。
相反,如果有很多內容給人一種不好相處的負面印象,或者不想太接近TA的感覺,那麼實際見面後也很有可能會給人一種同樣的印象,所以沒有見面的價值。
如果你想從微博、微信朋友圈、QQ動態等地方瞭解對方的性格,那麼你可以看看這個人發的所有生活近况。
當然還有種情况是,有部分人會朋友圈不顯示或者只顯示3天,這類人,
可能是害怕自己的資訊在網上洩露(被他人隨意傳播);
可能是覺得自己以前發過的內容現在回頭看看又不太喜歡,可是一條條删除很麻煩,乾脆就一鍵遮罩了;
可能是不太想社交的態度,更注重自己的隱私,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TA是不太喜歡社交不太喜歡交很多新朋友的類型。
不管是哪種情况,我們都只能通過頭像,個人簽名或者直接和TA聊天來瞭解TA,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操作。
*參考文獻:1. Fernandez KC,Levinson CA,Rodebaugh TL. Profiling: Predicting Social Anxiety From Facebook Profile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012;3(6):706-713. doi:10.1177/1948550611434967.
2.Weisbuch M,Ivcevic Z,Ambady N. On Being Liked on the Web and in the"Real World":Consistency in First Impressions across Personal Webpages and Spontaneous Behavior. J Exp Soc Psychol. 2009 May;45(3):573-576. doi: 10.1016/j.jesp.2008.12.009. PMID: 20161314;PMCID: PMC267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