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會無緣無故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和害怕心理,就總是擔心這擔心那,這種擔心總是讓自己的內心感受到一種衝擊感和不安感。
很多人參加工作後,都是在掙錢。但是會發現,大多數人總是在思考當前的工作能够帶給自己多少薪水?當領到薪水的那一刻就會發現,自己賺的薪水挺少的,不應該這樣,是不是可以跳槽到一個薪水更好的公司,於是就開始投簡歷了。
但是事實會發現,大部分同類工作的薪水,基本就那麼多,沒有更多的提升空間。除非自己是在某一方面有科技特長,或者是從事銷售類工作。人在從事銷售類工作的時候,天花板就會很高,自己就會非常有動力去賺更多的錢。
但是不少人又會產生一種擔心和焦慮:自己能幹銷售嗎?自己能够把產品賣給對方嗎?自己能够讓客戶產生信任進行重新購買嗎?問自己的問題越多,就會越有一種恐懼感產生。
人生的恐懼感總是在所難免,但是我們要清楚一點:越是恐懼的東西,越是能够激發我們的潜能,甚至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偉大。一個人的堅強意志力是需要客觀環境進行塑造的,沒有這樣的塑造土壤,難免會讓自己感覺到一種無聊感和空虛感。
很多人都是在一種即將開悟的道路上行走著。有些人本身是不會做生意的,但是一個偶然機會讓他在做生意的過程中賺取了一大筆錢,這時候啟動了他的商業思維,他每天都在思考商業層面的東西,於是就開始賺取更多的錢了。
這是一種機會,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機遇,但是這種機遇至關重要,就是在行動中獲得了回報,而且這種回報是原來付出行動的幾十倍,甚至百倍不止。
我們在做一件事上,是需要花時間琢磨的,越是喜歡琢磨,越是有機會產生巨大的改變。按照當前的思維模型繼續生活,那麼自己的狀態也基本就是這樣。所以成功的人或者已經取得成就的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狀態,那就是換腦子。
腦子一換,整個人的人生狀態就被換掉了。這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心智模型以及思考的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每天坐辦公室的文員突然轉變為一個銷售者。文員的思維和銷售者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完成內部相關事宜的,一個是負責把產品推銷出去的。
窮人很多機會來了都怕,就是不怕窮;富人很多機會來了都不怕,就是怕窮。人窮志短,人的格局是需要修煉出來的。
比如我們外出吃飯:無論怎樣,都給自己點個三菜一湯,無論是一個人吃還是兩個人吃,哪怕是自己一個人吃,都要點個三菜一湯,這是一種格局,一種思維模式。有些人覺得是一種浪費,但其實是一種心智模型的培養。
比如和一群朋友吃飯,自己主動去買單請客,那麼自然而然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就會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上天看到自己總是在花錢,就會覺得應該要給你機會,讓你多賺點錢。人的大腦就是寶藏,裡面的知識量和體積太龐大,但是我們經常忽略了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