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在與异性親密交往過程中,產生恐懼的心理感覺,是怎麼回事?
admin
2021-09-27 07:29:09
0

原標題:在與异性親密交往過程中,產生恐懼的心理感覺,是怎麼回事?

在情感的道路上,有不少人會覺得自己和异性之間的交往,總是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甚至是戰戰兢兢的感覺。這種感覺總是讓自己渾身不舒服,甚至會產生一種强烈的焦慮感。

有時候也在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親密關係這麼差?為什麼內心會有這樣的恐懼感?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每個人在情感的道路上都在一路摸索。如何能够在情感關係上成為一個遊刃有餘的人?如何能够在情感道路上一帆風順,這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奢求。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好的异性親密關係需要親密、激情和承諾。三者往往缺一不可。我們對一些人容易產生一見鍾情,這種一見鍾情的感覺就是一種激情的狀態。如果雙方選擇繼續交往下去,那麼就會產生親密關係,這種親密關係會讓彼此的內心走得更近一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情侶在剛開始的時候如膠似漆,誰也離不開誰,每天都是親密和激情進行疊加。但是在這段感情中,如果缺少了一種彼此的承諾,那麼這段關係也是容易分崩離析的。承諾是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比如說我承諾對你好,你也承諾對我好。但如果一方選擇了出軌或者和其他的异性產生關係,那麼這段關係的承諾就會失效,隨後彼此的親密關係和激情關係也會逐漸喪失,最後這段關係就破裂了。

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理論知識,確實是理論知識。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也許彼此的情感關係會更好一些。畢竟,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教的,無師自通還是少數。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看:有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的創傷,這些創傷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脆弱起來,比如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主感,缺乏勤奮感,缺乏性別角色統一感等等。這些心理任務都是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需要進行完成的,當沒有完成後,就容易出現問題。甚至會潜移默化傷害到對方。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會對對方不信任,甚至會査詢對方的行踪軌跡,在這一點上就會讓對方很不舒服,如果對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那就相當於埋下了一顆雷。

從人格心理學角度來看:每一個人的人格都是獨立的,有些人的人格發展比較穩健,有些人的人格發展比較坎坷。每一個原生家庭對於孩子人格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孩子一般出現問題了,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是有緊密關係的,可以從側面看出父母的人格也不是很健全。

我們無需去責怪自己的原生家庭,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否從原生家庭走出來,重建自己的新認知。比如家裡人說找個人結婚就可以了,就完成了人生大事,反正都是過日子的,哪有那麼多的真摯愛情?如果真的相信了家人的話,可能有一天會覺得他們說得並不是正確的。

很多人覺得人生本身就是苦的,但既然是苦的,那就想一想如何變得更加甜一點?身體有疾病了,去醫院進行救治;心理有疾病了,去找心理醫生;情感關係有問題了,就想辦法去救治。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修行,一切都是看自己如何正確面對,活出真善美的自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