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人性化,它比你想像中更常見、更有害
admin
2021-10-08 01:11:36
0

原標題:去人性化,它比你想像中更常見、更有害

2007年我在一個精神病院實習。一個返聘回來的老教授問過我兩個問題。一個他給了答案,一個沒有給答案。這兩個問題我至今難忘,並且成為我的一種堅持。

有答案的問題是:這個病房裏90%的病人此生無法被治癒了,為什麼要治?

看著我一副信仰即將崩塌的表情,他說:人的身心是有自愈能力的,這應該是每個醫者的底層信仰。有這個信仰,你就完全不知道哪個病人是那個10%,所以就都要治。

第二個問題是在我實習快結束的時候提的。他問:我們除了每天下班能出去之外,我們和這些關在三道鐵門裏的病人有什麼區別?

我想了很久:有什麼區別呢?除了暫時不太自由,他們有的比我帥,有的比我有錢,有的比我有學識,有的比我聰明。如果非要說個區別,就是他們擁有一些我們沒有過的體驗。

老教授沒有置評,也沒有給我個答案。後來,我想,也許去思考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答案。因為,這意味著我還把這些病人當人看。

把人當人看,說起來好像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但是,現實中的情况卻不是我們自以為的樣子。否則心理學上就不會有"去人性化"這個詞彙。

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新手諮詢師的案例督導中。當諮詢師遇到一個很難搞的個案,他的案例報告裏就更容易出現較多關於症狀的內容。並且他可能會下意識地渴望督導師給他一個諸如這樣的確認——是的,這是一個某某型人格障礙。如果得到這個確認,諮詢師就會獲得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但是,這種時候,督導師一般會提醒他,症狀太過耀眼,都看不到對方人了。

只見症狀不見人,就是最常被說到的去人性化。當我們遇到與人有關的問題時,去人性化有讓問題變簡單的作用,但是,同時也有讓問題變得無解的風險。

比如,我曾遇到過一個家長(一個中學校長)。我在給孩子們上完心理發展課後,按例與家長們座談一下。他發言道:小何老師,聽說你還沒有孩子,那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為什麼要聽你的。

這個疑問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說得這麼直接,當時我還是有點hold不住的。我說:因為,我能聽懂你孩子說的話。你完全可以把我當成個翻譯。

接著,他就提了一個去人性化的問題:那你說說,我的孩子到底是什麼問題?用什麼辦法解决?

我懟道:你孩子的問題很簡單,就是理論上應該跟他很親近的人,卻不願意聽他說真心話,久而久之,他都失去說真心話的能力了。

然後,我就被投訴了。

所以,不僅僅是醫生或心理諮詢師可能會對病人或來訪者使用去人性化,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會使用。上面這個孩子在他父親眼裡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需要被解决的問題。

再舉個例子,展示一下去人性化在親密關係之間發生的全過程。

一個女孩烦乱是否分手而來諮詢。她覺得男友的覈心問題是缺乏行動力,她在這個問題上跟男友進行了多次溝通商量和暴力溝通,均無果。

經討論發現,女孩得出覈心問題的結論,是基於男友在學習上的表現。然而,男友在遊戲、運動和社交上,完全沒有行動力缺乏的迹象。另一方面,經內心探索,女孩發現,其實在這個男孩身上有她父母絕對無法接受的"缺點"。這點男友並不知道。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女孩面對這個男友,內心有個很難解决的烦乱,然後,無意識選擇局部地看待男友,之後,再放大這個局部問題,最終,完成這個去人性化的操作。男友從一個完整的人,變成了一個缺乏行動力的問題。

這裡,還隱含了一個更有意思的過程——當這個去人性化的操作完成的時候,女孩自己也從一個人變成了一個學習動力檢查器

這就是說,去人性化,是具有雙向效果的,就是反噬。真真兒的一個邪門功夫。

想想前面諮詢師的例子,在把來訪者去人性化變成一個診斷的時候,他自己也變成了一個檢測儀。那個中學校長,在把自己孩子變成一個需要解决的問題的時候,自己也變成了答題卡。

這種反噬的例子在現實狀況中也很多。比如,一個當過都市市容管理者的來訪者,在諮詢早期,他在講述自己工作時,稱小商販等為刁民。這個去人性化的操作,一方面防禦掉他對小商販的處境的同情心,使其能乾淨的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他也開始輕視自己身上本來具有的優點,開始覺得自己是個無用之人。

再比如,只能看到症狀,看不到病人的醫生,往往也會不知不覺中忽視自己有免疫系統這回事,變得潔癖而怕死。嚴重的,可能淪為藥物享樂主義者,為了吃藥而總能週期性的找到點症狀,並完全不自知。

另外,只能看到分數,看不到學生的老師,往往最後也忘記自己有思考能力,學生提問超綱,他就只會回答,"這個問題不會考"。離開評優體系,放下課本教參,他基本杜絕接觸任何複雜的事物,藉口往往是:已經又忙又累。

所以,親子、戀人、醫患、師生、以及一些寫了會被和諧的關係裏,都可能出現無意識的去人性化。而商業領域裏有意識的去人性化,就留給大家自由發揮了。

當然,前面說了,去人性化,有讓問題變簡單的功能,當智力、心力臨時欠費的時候,偶爾使用可能有益。但是,需要警醒的就是它的反噬效果——如果你看誰都像釘子,那你肯定就是個錘子~

作者:何异應用心理學本科;中醫心理學研究生;二級心理諮詢師,團體諮詢師。

近期課程(點擊可查看詳情)

九州心理地面課程總表(2021年8月更新)

【常年招生】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專案招生簡章

【2021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少兒心理發展諮詢指導師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家庭教育指導師認證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培訓

僅999,大伽彙集,震撼開啟!春蕾計畫【家庭教育指導師·智慧父母培養計畫】

蔡仲淮國際催眠治療師認證(成都10月,長沙11月)

麗江站玉龍雪山脚下|郭海峰五日止語靜修營第3期

大理蒼山脚下|郭海峰五日正念止語靜修營

金天博士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工作坊(10.29-31)

徐鈞自體心理學長程系統連續培訓廣州深圳長沙

羅家永心理拓展實操科技中高級班(11、12月)

薛偉專業雙享班3+3天(11.12-14)

李晋偉性諮詢實務與技能班(11.26-28)

魏廣東沙盤遊戲治療中級班(12月10-12日)

郭海峰正念工作坊|華人資深正念導師(12.10-12)

嚴成剛中華系統排列工作坊(12月14-15日)

張維揚博士覺夢工作坊廈門站(12.17-19)

張沛超+Zvika +張維揚大理開講(12.21-25)

李明聚焦取向心理療法國際項目連續培訓(2022.1)

邱麗

相关内容